本港公屋供應嚴重短缺,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昨拋出「公屋掛組合屋」及「天台加建」的嶄新構思,建議在部分屋邨走廊位外,以及天台加建預製組合屋,以現行八十萬個公屋單位計算,若成功擴建其中百分之五,已可額外提供四萬個單位,而加建工程最快可於三至六個月內完成,解基層住屋的燃眉之急。有公屋團體支持該建議,但認為要考慮其他生活配套措施。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聯同產業測量師陳顯滬及建築測量師黃世寧組成「安居易達工作小組」,小組昨日提出建議。他指現時部分公屋層數不高,走廊前後均有空間可供利用,建議在大廈外以「掛單位」的形式,逐層「掛上」加建的預製組合屋。
以舊長型大廈為例,每層走廊前後末端可加建四個單位,天台再加建一層,一幢可增約八十個單位,連同接駁水電等,每個二百五十平方呎單位的成本約三十萬至四十萬元,較現時興建一個公屋單位成本約八十多萬元為低。按現時二百多幢舊長型公屋計算,若有一半成功加建,估計可增一萬個單位,其他類型的公屋,亦有加建潛力。翻查資料,有舊長型大廈的屋邨包括沙田瀝源邨、深水埗麗閣邨、大埔廣福邨等。
謝續稱,屋邨會預留空間以增加社區設施,建議當局以先導計劃形式在個別公屋大樓進行計劃,再以先易後難的形式逐步推行,相信只在現有大廈增建單位,以整個社區計算,涉及的人口增長不多,對地區交通的影響亦不大。
黃世寧則稱,打通公屋樓層的走廊末端,伸出地方接駁預製組合屋,不會大幅增加樓宇本身的承重,若部分樓宇承托力不足,亦可在組合屋下興建簡單地基。他又說,組合屋在工廠製成,再運到屋邨安裝,不會塵土飛揚,亦不會有嚴重噪音,而且,組合屋抗風隔熱亦較傳統房屋好。陳顯滬認為原本屋邨密度較低的公屋大樓適合加建,加建之後,可同時加建升降機,原有居民亦可享好處,料經過諮詢及規劃程序後,可與地區人士達成共識。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說:「在屋邨加建組合屋方向值得支持,但居民會擔心人口增多,返工返學,交通及社區設施配套能否承擔到,所以要逐條邨去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