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莫迪分不清友敵

印度海軍將聯合十幾個國家在馬六甲海峽附近進行軍演,並揚言要捍衞「爭議海域」的「航行自由」。這不就是印度總理莫迪重申的新政策,即由「向東看」轉為「向東進」嗎?這次聯合軍演,印媒指「印度海軍必須以實際行動證明有能力負擔起印度洋海域的安全職責」,看來,進入狗年,印度恍似打了雞血,一直在邊境製造事端,且在兩個月內多次試射導彈,以為如此可以給中國點顏色看看。

有論者指出,一九六二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印度大敗成了整個民族刻骨銘心的傷疤,而近年來中印之間的經濟比較,令印度有了另一種挫敗感。事實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印度經濟仍可與中國並駕齊驅,但如今印度的經濟規模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左右。之不過,印度基於自己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遺產,還有民族驕傲的包袱,想低下頭承認中國的國力實在了不起,似乎不可能。是以中印雖然近在咫尺,卻成了最陌生的鄰居。

印度經濟發展不起來,主要是因為印度是一個比較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各邦有相對獨立的經濟政策,各邦政客的核心目標只在贏得選票和執政,而非發展經濟。再說,像南韓那樣強勁的經濟,但總統文在寅仍要看美國的指揮棒,所以南韓難以成為強國;而印度的莫迪除了討好南韓,讚南韓企業應變能力出色,希望其企業進軍印度的汽車、電子、化工、餐飲行業,對美國更是極盡獻媚,自我矮化,譬如應美國要求,莫迪下令把針對美國製摩托車的進口關稅降低至百分之五十。

莫迪就是認不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中印兩國人口加起來超過全球三分之一,就經濟實利而言,印度除了可以為中國提供生產要素外,更是潛力無窮的未來市場。莫迪捨近圖遠,自招沒趣,只好眼睜睜看着中國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