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廢為能 渠署引入沼氣發電

【記者陳錦燕報道】提起污水大家都敬而遠之,第一時間與臭味及骯髒聯想在一起,但原來污水在處理過程後,剩下的半固體殘餘物污泥,可產生生物氣體,即沼氣,只要善於利用可轉廢為能。渠務署早已引入電熱聯供發電機,透過燃燒沼氣產生電能和熱能,過去三年平均每年產生二千七百萬度電,相等於五千六百個香港家庭一年的用電量。渠務署正積極在新建及現有廠房上加設更多環保設施,以便善用能源。

渠務署轄下有超過六十七間污水處理廠,渠務署污水處理部機電工程師吳嘉榮表示,目前有三間污水處理廠設有此電熱聯供發電機,分別是沙田、大埔及石湖墟,沼氣所轉化的電能會駁上廠房的電網,為廠房機器提供電能。

直接排出沼氣污染環境

以沙田污水處理廠為例,每日處理廿四萬至廿五萬立方米污水,相當於一百個標準泳池的水量,沼氣發電為該廠提供三成至四成電力。

污水可轉化為能,主要是污水經處理後剩下半固體殘餘物污泥,這些污泥經污泥消化缸處理時,會產生沼氣,當中有六成至六成半是甲烷氣,屬於高能源氣體,若直接排出大氣,不但浪費能源,亦會對環境有影響。

渠務署早於○六年起推行沼氣發電,引入電熱聯供發電機,該機器能透過「儲氣鼓」將污泥消化缸的沼氣收集,再轉到電熱聯供發電機轉化為電能,而熱力則會以熱水形式輸送到消化缸作恒溫用途。

收集後燃點 產生推動力

吳嘉榮解釋,此機器就如汽車引擎,將收集的能源噴射入氣缸,點火令氣體膨脹爆炸,從而產生推動力,推動發電機轉動,最後轉化電能及熱能。

除收集沼氣轉化為能外,一六年十二月啟用、位於小蠔灣的污水處理廠亦裝設了太陽能發電場,是目前全港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一百一十萬度電,相當於現時廠房約四分之一的用電需求,預計每年可減少約七百七十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該發電場由四千二百多塊太陽能板組成,太陽能板的擺放方向甚講究,吳嘉榮指,本港位處北緯二十二點五度,故太陽能板擺放於向南傾斜二十二點五度,以吸收最大限度的太陽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