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清晨五時,天還未亮,氣溫乍暖還寒。正當大部分人仍在被窩酣睡之際,卻有數十人齊集上水石湖墟年宵市場。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嫩,雖然互不相識,卻本着同一信念──拯救年宵遺下的物資。一連六日花市過後,現場早已人去樓空,大量的物資和垃圾散落一地。簇新的帳篷、過百支竹枝、逾百盆完好的年桔、數百支賣剩的冰糖葫蘆和缽仔糕,零散的卡板、枱櫈等,還有無數個膠樽……
自然教育社企「自然脈絡」連續第五年發起年宵回收行動,拯救北區年宵被遺棄的物資,將他們帶回區內農場改造重用。有義工和花農自發借出三輛私家車、一輛客貨車,以及一輛貨車運送大型物資,亦有十架手推車協助搬運,更有義工前一晚通宵留守花市,與檔主溝通善後。清晨五時約三十人響應號召到場,正式開展回收工作。
義工先將長竹枝以膠帶紮成一束束,搬上貨車,過長的竹枝則被鋸短。部分人集中處理年桔,將年桔逐盆放上車,多餘的則放上手推車,用繩固定好。其餘人士則摺疊帳篷、收集賣剩的食物和沖洗膠水樽以供回收。至七時許,總算將上水年宵大部分可用的物資收拾好。部分人轉往大埔年宵繼續回收工作,剩下約十人則徒步以手推車,將年桔和物資運回位於上水雞嶺的自然脈絡教育農場。
這時天才亮了一半,在湛藍的天空襯托下,街燈映照在他們的背影上,格外耀眼。顛簸的路面為他們增加了不少挑戰,年桔邊走邊掉,盆子被震得東歪西倒,義工們不時要停下來整理,四公里的路程他們足足走了一小時。
「成件事好溫馨,好熱血!」二十三歲的Kilo首次參與年宵回收活動,她認為香港人生活習慣太浪費。「我哋太容易得到各種物質,變相唔會好好珍惜,最簡單嘅處理方法就係扔晒落堆填區。你嗰一吓嘅快樂,其實背後有好多人付出咗好多。」三十三歲的阿駿第三年到年宵回收物資,家住將軍澳的他早於凌晨三時已經準備出門。他認為政府的環保政策太被動,「我哋唔鍾意講環保,而係應該講綠色生活,回收應該係最後先諗」。
自然脈絡總幹事莫皓光(野人)認為,近年愈來愈多人關注年宵浪費的問題,「雖然執嘢嘅人多咗,但扔嘅人冇少到」,因此年宵總體垃圾量沒有顯著減少。政府今年新推出資源回收角,惟宣傳及回收時間不足,回收難見成效。他認為政府應該帶頭做好年宵回收的工作,「如果一間小小的社企都可以執到以噸計的物質,政府要做應該更輕易」。
圖:甘偉倫
文:楊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