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水務署昨發表去年十一月中,葵涌及荃灣部分地區食水出現異味的調查報告,批評承建商於維修配水庫時,並無採取適當措施,封閉荃灣食水配水庫東面儲水隔的空隙,抽風亦未能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氣體排出,以致氣體經空隙傳至當時正運作的西面儲水隔,並溶於食水,然後輸送到用戶。
該署指職員對維修工程可能影響食水水質缺乏警覺性,又將涉事承建商的不理想表現反映在其表現評核中。
調查發現,事故源自荃灣食水配水庫東面儲水隔的維修保養工程。荃灣食水配水庫設有東、西兩個儲水隔,由混凝土分隔牆隔開。分隔牆頂部與配水庫上蓋之間有一個約兩點五米高空隙,由隔氣膠簾封閉。然而,分隔牆上方設有兩個進人井及爬梯,隔氣膠簾未能完全封閉頂部空隙。
去年十一月,當荃灣食水配水庫東面儲水隔維修保養時,承建商於儲水隔的地台塗上適用於食水設施的保護塗層物料,該物料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
水務署指出,VOC「嗅點」很低,即使濃度符合世界衞生組織準則,食水中含極小量VOC仍可被用戶察覺,但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危險。
水務署已落實短期措施,包括在配水庫其中一個儲水隔維修時,另一儲水隔維持運作供水,頂部空隙須完全封閉;停用高VOC成分的物料。長期措施則檢討處理水質事故安排,以及為物業管理公司提供指引,協助他們應對水質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