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交易不清不楚 對投資者不公

【本報訊】壹傳媒出售《壹週刊》雜誌台港業務交易頻生枝節,公開訊息不足而且異常混亂,近日股價更出現反覆波動,單是昨日股價高低波幅超過一成。證券界認為,出售《壹週刊》交易的披露不清不楚,對小股東和投資者不公平,監管機構實在需要正視及作出跟進。

更有金融界人士直言,港交所近期滿肚密圈,對內打通中國股市,對外擬引入巨型科企來港上市,冀彰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然而監管上卻在本地縱容如壹傳媒等上市公司在訊息披露上糊裏糊塗,恐破壞香港金融管治聲譽,如同摧毀法治。

壹傳媒自上周一(1月22日)公布尚未收到《壹週刊》交易款項後,公司股價輾轉回落,由上周一至本周二(1月30日)期間累積跌幅已逾一成。昨日開市後曾低見0.325元,挫逾4.4%,全日股價大幅上落,收市報0.36元,股價高低波幅達10.2%。

應收帳恐變呆壞帳

壹傳媒出售《壹週刊》香港業務交易是否已經完全完成?至今外界仍未有清楚答案。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認為:「監管機構例如港交所向公司查問,澄清情況,其實都係正常」。因為整項交易可為壹傳媒套現3.2億元,並可以在本年三月底止的全年業績數字上反映。「《壹週刊》香港業務交易究竟係完成未呢?其實可以再講得實在啲搞掂未。萬一最尾買家找唔到數,對業績影響可以好大」,應收帳隨時變成呆壞帳。

惟他亦分析壹傳媒賣資產維持收入,縱然有機會出現盈利,但亦不能持久,呼籲不要沾手博反彈。

事實上,壹傳媒業務表現差劣,統計過去七年半業績數據顯示,僅得兩個財政年度錄得盈餘,「累積虧蝕」約16.6億元,可謂蝕到入肉,難怪壹傳媒股價不斷尋底,股價較歷史高位累挫逾九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