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您手:把握「黃金時候」教導子女發問

在最近一次「孩子的發問及回答問題能力」講座上,有家長提問:孩子已學會說簡單詞語表達自己,但何時才會跟別人有板有眼地一問一答呢?

一般來說,孩子是先掌握理解問句,然後才學會發問該問句。那麼孩子是怎樣學會回答問句的呢?

讓我們回想跟孩子相處時,當孩子看到紅紅的蘋果,媽媽自然地指着蘋果,同時發問「這是甚麼?」,接着示範回答「蘋果」。此時孩子學會聯繫眼前物件與名詞「蘋果」。同時,孩子亦可透過重複的生活經驗,明白別人的提問「這是甚麼?」,自己便應該回答眼前物品的名稱。

大家不要看輕孩子的能力!原來四歲至五歲幼稚園學生已能理解以下問句:「甚麼?」、「誰?」、「哪裏?」、正反問句「食唔食?」、選擇問句「蘋果還是橙?」、「為甚麼?」、「如何?」、「何時?」和「幾多?」

遇困難有助主動開口

原來理解問句的能力與認知發展是有密切關係。舉例,兩歲孩子未能回答「你何時吃晚飯?」,因為孩子還未掌握時間概念。當孩子長大了,建立了早上和晚上的時間概念後,他便能回答「何時」問句。當孩子學會看時鐘,他又能更準確地回答「何時」的問句。當孩子了解受傷時要貼膠布、中秋節會吃月餅等常識,孩子就能回答更抽象、更複雜的「何時」問句。

那麼是否當孩子能理解問句,就自動懂得發問該問句呢?答案:不是!原來家長需要製造機會給孩子去學習,當孩子不知道心愛玩具的位置,或遇上困難需要援手,這些情況是孩子需要開口發問的「黃金時候」。若家長能把握時機,讓孩子模仿說出問句,家長就能把發問技巧印於孩子腦海。

聖雅各福群會

中環樂寧兒童發展中心

言語治療師鄭家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