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問題既是重中之重,也是痛中之痛。私人樓價屢創新高,公屋輪候冊愈排愈長,近二十一萬無殼蝸牛被迫居住於環境惡劣的劏房,成為香港之羞,港府之恥。如何解開這個死結?讀者李先生發來電郵,提議將部分郊野公園改為興建公屋,可以安置數以十萬計的公屋申請者,從而令社會和諧,人心穩定。
李先生的提議確實用心良苦,也不是不可行。近年社會一直在討論地從何來的問題,其實香港並非沒有地,而是有地動不得。香港已開發土地只佔總面積約兩成四,其中僅百分之七的土地是住宅用途,反觀新加坡已開發土地佔總面積達四成以上,可見香港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單是郊野公園就佔了大約四成土地,只要將保育價值不是太大的一小部分用來興建房屋,就能解決不少居住問題,造福不少無殼蝸牛。
遺憾的是,在社會高度政治化及情緒化的今天,有些人總是為反對而反對,新界東北及橫洲發展計劃備受阻撓,移山填海及改變郊野公園用途涉及環保問題,更是阻力重重,港府即使有心,恐怕也無能為力。實際上,沒有人會反對環保,也沒有人不贊成保護郊野公園,但凡事都要講求平衡,一味膠柱鼓瑟,隨時適得其反。這麼多郊野公園土地是否一點也不能動?這個問題實在值得港人探討。
總而言之,要解決房屋問題,首先必須排除政治阻力,而港府亦必須勇於承擔,否則,一切都將淪為空談,房屋問題只能成為永遠也解不開的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