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地小組:公私營合作模式 利短期規劃建屋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於本月一連召開三次會議,預料會完成討論所有土地供應選項,並於三月起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十一月向政府提交建議報告。小組主席黃遠輝強調報告在任何選項上不具傾向性,他不會以「行不通」來形容部分選項,但透露在各個選項中,以公私營合作模式較為可行,能於短期內供應土地建屋,紓緩本港房屋短缺問題。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則認為公私營合作反顯「官商合謀」。

黃遠輝昨日出席電台節目表示,小組將先後於本周二、十六日及廿七日開會,討論共十二個覓地選項當中的最後兩個,分別是軍事用地和私人康樂用地。他指專責小組至今召開六次會議,前後研究和討論了十個覓地選項,如填海、發展郊野公園及棕地等,預計小組於三至七月作廣泛諮詢,屆時會列出土地選項展開發展所需的時間及難易程度,再向政府提交建議報告。

有發展商申改劃 欠配套遭否決

他承認部分選項涉及成本高、時間長,要克服的技術障礙非常多。目前香港仍欠缺一千二百公頃土地建屋,而私人發展商持有不少於一千公頃農地,部分發展商曾申請改劃土地用途,惟因欠缺配套設施而遭城市規劃委員會否決改劃作住宅用途。他表示,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可於短期提供土地及住宅單位,「提供基建後必須要喺地段上攞番一定比例嘅房屋。」不過,小組需考慮以透明公正機制,協助發展商改劃土地,並非只從補地價提供誘因。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指小組以提供基礎設施吸引發展商公私合營合作,令人感覺政府於發展土地時「總要分番一份肥豬肉畀發展商」,又指過往不少發展商因手上囤積的農地欠缺基建配套而無法改劃為住宅用途,擔心公私營合作模式啟動後,發展商會紛紛將手上土地變成住宅用地,繼而高價出售單位圖利。

團體指成效快 助暫緩公屋短缺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公私營合作模式屬於快見成效的方法,相比過去小組討論的土地供應選項如填海及填湖等則需時甚長,「填海、甚至填湖講緊至少十年八載啦!」他指政府向發展商提供基礎建設,繼而動用發展商的私人土地興建公營房屋,有助暫緩公屋短缺情況。他指政府只要分清楚自身及發展商各佔的角色,即使被疑官商勾結,「硬住頭皮做亦會做出成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