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倒模式遊樂場 窒礙兒童發展

【本報訊】兒童遊樂場是陪伴兒童成長的重要配套,但近年公共遊樂場設施被指種類單一和欠缺趣味,對兒童吸引力大減。有調查發現,九龍區內十二歲以下兒童每周到公園遊樂場玩耍的時間不足三天。受訪家長認為,區內遊樂場設施的有趣度僅僅合格,「倒模式」遊樂場設施,未顧及到兒童實際需要,冀康樂文化事務署可加強遊樂場的大自然及五感官元素,刺激兒童發展。

婦女權益聯盟及西九龍家長聯會委託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在十至十一月訪問一千二百五十九名育有十二歲或以下子女的九龍區家長。發現五至七歲兒童平均一星期僅二點九七天會到遊樂場玩耍,八至十二歲小孩平均僅約二點四天。受訪家長普遍認同區內遊樂場設施安全可靠,以十分滿分,約有七點五分,但有趣度和充足度僅約五點四分及五點七分。

設施單一殘舊 久未維修

團體又到九龍公園、荔枝角公園及和黃公園幾個遊樂場視察,發現三個遊樂場主要提供組合式塑膠遊樂設施,部分款式單一和殘舊,其中荔枝角公園有滑梯逾三個月仍未完成維修。

十歲的Ryan說小時候很喜歡瀡滑梯,但現在覺得滑梯很細,已不喜歡玩,希望遊樂場有多點刺激的遊樂場設施。

婦女權益聯盟代表梁思韻認為,康文署基於安全和易於管理,令遊樂場設施單一,欠缺感官刺激。她直言,小朋友不需要「倒模式」遊樂設施,需要可促進發展的如氹氹轉和鞦韆,可刺激小朋友的空間感及腦部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