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環保團體成員上周擅自爬上中環的摩天輪,並企圖展示巨型橫額,要求政府正視塑膠污染問題。不過,是次示威活動以失敗告終,引不起市民共鳴之餘,亦對遊客、消防處及警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尊重表達意見的同時,不得不對如此激進而無謂的行為予以譴責。
根據示威人士所指,香港政府在減少塑膠的議題上,一直採取被動態度。該團體曾對本港連鎖快餐店進行調查,指每年派發的膠製餐具達四億多件,並呼籲各大型食肆應承擔起社會責任,停止發放不必要的膠製餐具。同時,團體亦建議當局做好源頭減廢,盡快落實廢物徵費,使各界更能主動地減少製造垃圾。
事實上,相信在大部分市民心目中,均會認為減少塑膠垃圾是值得推動的政策。記得曾在中環一所快餐店用膳,發覺所有杯碟都是即棄式餐具。後來細想之下,才得知由於商業區內舖位細小,容不下存放餐具及洗滌的地方,只能不管堂食或外賣均清一色使用即棄餐具。由此可知,現時快餐店每日消耗膠製餐具的數量是難以估算,亦反映出本港社會普遍的環保意識一直不高。
雖然如此,表達訴求的方式是有多種,當中可以選擇合法而為人接受的途徑。要知道,不管在本港或國外,一項政策從受社會關注起,到進入立法階段審議,繼而通過成為法律,最後再由相關部門落實執行,每一個階段皆是耗時長久。一來要凝聚社會共識,二來更要想方設法地使政策變成切實可行,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過,即使制訂公共政策的程序有多繁複及耗時,都不是因而使用激進手法以獲得他人認同的藉口。
試想想,今次該環保團體派出十多名成員,攀上香港著名地標的摩天輪,致使該旅遊設施不得不暫停營業一至兩天。香港摩天輪高約六十米,即是約二十層樓高,當天還是正值寒冷的冬季,風勢可算相當強勁,增加攀爬及返回地面期間的風險。雖然該團體聲稱所有參與是次示威活動的成員,均已受過相關的攀爬訓練,但意外總是「意料之外」,為何一場示威行動要將參與者置身於高風險之中呢?
從另一角度看,激進示威者可算是非常自私。先不論浪費多少警力在地面進行戒備,消防處的高空拯救隊事後需要前往高處,按請求移除一些雜物及標語,就將消防員置於不必要的危險之中。在新聞報道中,甚至發現有金屬組件從攀登者身上墜下,有機會對途經的行人構成極大的創傷。
再說,部分遊客是專程前往摩天輪遊覽,可能是從世界各地遠赴而來,但示威活動卻使摩天輪停運一至兩天,有機會對香港的旅遊形象帶來不良影響。
今次的「突襲」示威,不得不令我想起數年前的「違法佔領」,就是有部分人士不理後果而堅持激進手法,致使大眾對他們產生極其負面的印象。記得「違法佔領」期間,大批的訴求表達者將街道阻擋,苦卻一批在該區謀生的小商販,使其無法照常營業而失去原有的生計。同時,長達七十九日的混亂情況,亦令警務人員身心俱疲。是的,「違法佔領」示威者的政治訴求是表達出來,但最終卻變得不得民心,與今次激進環保團體的行為,不就是有着「異曲同工」的感覺嗎?
說到底,所有建基於犧牲他人利益的行動,均是自私或鹵莽的表現,社會應給予充分的否定。就此,要讓一個政策最終能成功得到關注及落實執行,倡議者就必須循序漸進而統籌兼顧,過程更要做到平等透明。否則,只憑激進手段去爭取各人眼球的話,即使是多有道理也罷,最終也是難以獲得社會的接納及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