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輪候復耕配對逾300宗 最長已等13年

為東北發展影響農民而設的「特殊農地復耕計劃」,拖延四年仍未有實際方案,一眾農民前程未卜。事實上,漁護署自一九八八年推行的常規「農地復耕計劃」亦進度緩慢。目前仍在配對的個案有逾三百宗,當中輪候時間最長達十三年。

翻查資料,農地復耕計劃平均輪候時間約為五年。截至十月,漁護署在過去十年共收到四百六十三宗申請,只有約三分一個案獲成功配對,而每年平均有十公頃農地獲復耕,即每人平均獲分配不足一公頃農地。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批評,數據反映署方僅以「交功課」心態處理農業議題,又指政府坐擁大量農地,大可將其納入復耕計劃當中,長遠而言應制訂政策鼓勵地主釋放農地,以及對破壞農地行為作出有效監管。

署方:扮演中介人角色

漁護署解釋指,署方於農地復耕計劃下主要扮演中介人的角色,協助業主及有意租耕人士就租地條件達成協議,於開耕時提供相關技術支援及低息貸款等服務,使廢置的土地得以善用,提高本地農業生產。由於新界大部分農地屬私人擁有,而私人農地是否用作農業用途由地主決定,漁護署會盡量按農地業權人的條件及申請者的要求作出配對。惟申請者眾多而可供出租的農地少,申請者通常需輪候一段時間才可租得符合他們要求的農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