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康 把握首年黃金期 重塑神經 腦功能

中風引起併發症和後遺症甚多,九成病人中風後四肢痙攣,近七成病人更有機會失去半邊身活動能力,影響持續時間因人而異。養和醫院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指出,中風後三個月至首年是「復康黃金期」,期間透過持續物理治療,可重塑神經網絡和腦部功能。有年逾九旬長者中風後半邊身動彈不得,經三個月訓練後能逐漸站立步行、寫字和進食。

本港每年約二萬人中風,約三千人因中風死亡。周志平指出,整體中風病人中,可完全康後者僅一成,其餘康復者受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例如肢體殘障甚至認知能力下降,需住療養院或由家人照顧。他說,不少病人只着重中風後三個月的復康訓練,之後可能逐步減少甚至中止,做法不理想。

束手誘導 鍛煉未受損神經

周志平說,中風後神經功能回復過程分為兩階段。中風後首數星期至三個月,腦部缺氧情況漸改善,腦水腫丶腦出血丶腦壓漸回復正常;數月至一年是「復康黃金期」,腦內結構功能逐步重組,透過物理治療丶職業治療等可訓練未受損的神經網絡,替代受損神經組織的功能。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高銘麗舉例,「束手誘導」治療方法是強制病人未受中風影響的一隻手戴手套,鼓勵病人每日用「中風手」活動兩至三小時,訓練「中風手」未受損的神經。經持續三個月訓練,病人可逐步自行綁鞋帶丶用筷子進食丶寫大字。但她提醒,「中風手」接受訓練前需具備一定活動能力,例如能檢起網球,一般在中風後半年可於物理治療師指導下訓練。此外,機械人步態訓練等可同時進行,改善中風康復者步行能力。

年逾九旬的葉伯今年一月中風,被送往公立醫院搶救,出院後右邊身乏力,只能以左手穿衣服,如廁和洗澡都需要家人幫忙,以輪椅代步。他在病發後三星期到養和醫院接受復康治療,訓練四至六個月後可用右手寫字;現時可用右手執筷子夾小物件,自行用扶手上落一層樓梯。除物理治療外,葉伯同時接受康復科專科丶職業治療丶言語治療丶義肢矯形及足部治療。

記者 關琛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