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貧富懸殊嚴重,愈來愈多基層需要食物銀行服務。澳門社會工作局委託明愛承辦的「明糧坊」短期食物補助服務申請人數持續上升,明愛公布今年至今已有約四千五百人次申請服務,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七,申請人當中以來自離島及北區的較多。有時事評論員認為,不少長者及低收入人士被社會忽略,根本未能受惠於經濟成果,促當局成立專責社工小隊及擴闊援助網絡,協助真正有需要人士脫困。
澳門明愛一一年起承辦「明糧坊」,提供食物銀行服務。截至今年八月,該服務已錄逾二萬一千人次申請,今年一月至今就有約四千五百人次申請,較去年同期上升約百分之七。計劃為澳門低收入及有需要人士、家庭提供緊急短期性食物援助,措施在去年起轉為常規補助措施,獲批人次亦持續上升,由一五年的三千八百多人次,增至去年近四千人次。
明糧坊短期食物補助服務主任莫麗珊指,今年申請者中,以離島區和北區申請較多,並留意到部分申請者除面臨經濟壓力,同時亦有住屋困難,明愛會按他們的需要,轉介他們到相關的支援服務。而明糧坊成立六年以來,服務申請數字不斷增加,顯示社會有需求,服務亦有一定壓力,需要的義工人手也較大。
「好多老人家用咗一大半老人金交租,剩番啲錢都唔夠生活,只好靠短期援助計劃。」澳門時事評論員蔡梓瑜稱,澳門經濟近年不斷增長,最新的人均收入中位數達到一萬八千澳門元(下同),惟澳門物價指數高,大部分低收入人士及長者根本未能受惠於經濟成果,甚至被社會忽略,例如長者面對住屋困難問題。澳門雖有每月派發數百元至三千四百五十元的養老金,每年亦有八千元敬老金及九千元現金分享,但交租後已所餘無幾,惟有靠明糧坊此類非正式食物援助金過活。
蔡更透露,不少獨居長者不但生活拮据,更長期隱居在家中,有人住在唐樓高層單位長期沒有外出,直至早前天鴿風災後社工上門探訪才揭發隱蔽長者現象,坦言經濟表面富庶,老人家及低收入人士的生活卻持續下滑,促請當局進行深入的長者普查,核證當中的隱蔽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數目,並對症下藥為他們提供實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