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上京述職,未有接獲中央有關二十三條立法的指示,可以繼續專注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央不想特區政府過早介入政治事務,支持特首先在民生施政上有所突破,取得成績,提高民望,為後續難度極高的政治工作創造必不可少的條件。
即使是改善民生的工作,其實亦富挑戰性。總理李克強與林鄭會面時談到中央對特區施政的「期許」時,直言香港要處理好一系列結構性問題,比如要培育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注重防範各種風險以及發展成果更好惠及香港同胞等,均是意有所指,具有針對性的提點。
回歸二十年,歷屆政府在培育新興產業上未見有高瞻遠矚及大力促進,中央於此早有意見。林鄭在首份《施政報告》大談創科及創意,業界還是聽其言觀其行,不敢盡信。
樓市持續飆升,不但與市民的購買力完全脫節,而且風險也在增加,所謂高處不勝寒;隨着美國聯儲局加息的牽引力增加,泡沫爆破的危險不容低估。股市表面暢旺,背後的風險同樣不能忽略。至於股市樓市的聯動效應,同樣值得關注。
貧窮問題顯然是深層次矛盾的誘發現象,政府公開承認去年的貧窮率創了近八年來的新高,隨即被輿論猛烈批評「愈扶愈貧」。中央顯然覺察,這正是民怨積累的底因之一,社會存在的隱憂極多,別以為改善民生是輕鬆的事,處理欠佳是有政治後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