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經過兩個星期合共四日會議,即能通過修改《議事規則》成功「剪布」,速度之快連建制派也感意外。今次民主派敗陣可歸納五大死因,包括多名民主派被DQ(取消議員資格)喪失分組點票否決權、建制派團結一致硬闖、政府全力「助攻」、民意反對拉布並支持剪布,以及非建制陣營欠團結,當中以後兩者最為關鍵,令民主派反抗乏力。
建制派今次有機會修規剪布,主因是六名民主派議員先後因宣誓風波而喪失議席,當中五人為直選議員,令民主派在回歸後首次喪失立法會分組點票否決權,無法阻止屬於議員議案、須經分組點票的修改《議事規則》議案通過。
建制派在今次議規大戰中表現團結,包括取消外遊外訪及地區活動,堅守會議廳避免流會,並聽從指示限制發言及減少「駁嘴」,以免助長對方拉布。
之前被指軟弱飄忽的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今次戰役中亦「硬起來」否決了民主派大部分拉布議案,終於成功地「霸王硬上弓」。
政府早前拒聽建制派勸告,堅持向立法會提交一項有關銀行業的法案,最終淪為民主派的拉布工具。政府之後學乖了,抽起原有的政府法案及暫停提交新法案,清空了立法會議程令民主派「無布可拉」,令建制派可迅速「殺入直路」修改議規。
此外,雖然民主派將今次修規行動包裝為「自閹」和「打壓」,質疑建制派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鋪路,但大部分市民似乎已厭倦了他們的瘋狂拉布行為,有民調指有逾五成受訪者反對拉布、近一半人支持修改《議事規則》。在缺民意支持下,「包圍立法會」行動只能無疾而終。
民主派的抗爭行動搞不起,另一原因是其他非建制派力量拒絕配合。港獨與本土派將今次事件定性為傳統泛民的行動,與他們無關,自決派的香港眾志也未有積極參與,缺乏兩者的青年支持者和網上動員能力,想衝擊也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