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共享服務欠奉

研究逾一年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藍圖)昨出爐,提出六個範疇合共近七十項措施。不過,佔最多「智慧」措施的交通範疇,沒有採納共享車輛及共享單車,反採用爭議聲極大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又以欠共識為由拒絕交代監察各範疇成效的「關鍵職效指標」(KPI)。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批評藍圖未見驚喜,連早前顧問報告重點提出的支援共享經濟和開放數據也沒有,批評政府的規劃過於保守。

「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上周五(8日)進行首次會議後,一致通過該份藍圖,而政府六個政策局昨日舉行跨部門記者會,介紹藍圖的六個範疇,包括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以規劃本港未來五年主要發展計劃。

推新咪錶 供實時停泊資訊

當中,智慧出行的新措施多達廿三項,是六個範疇最多的一瓣,包括推出一個綜合流動應用程式,將現時的「香港乘車易」、「香港行車易」及「交通快訊」整合,方便市民選擇出行方法及了解路面情況;並會安裝新一代停車咪錶,提供實時可供停泊的停車位資訊,及安裝四百支「多功能智慧燈柱」,收集城市數據。

不過,政府去年花費五百萬元進行的顧問報告所提及「共享車輛」及「共享單車」,則未被藍圖採納,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稱,會先專注研究「專營的士」,回應社會對網約點對點交通工具的需求,再視乎該研究結果,考慮是否引入新服務的可能性,蘇強調,留意到今年有多間私營機構以共享單車的名義推出相關服務,惟有關模式與傳統單車租用無分別,重申經營者必須遵守法規,當局亦不排除會作出進一步規管。

藍圖亦未就各範疇定出「關鍵職效指標」,遭質疑保守及欠新意,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稱藍圖的措施進取,相關指標一定會有,但楊認為需凝聚社會共識,若先定下欠缺共識的硬指標,有可能要「返轉頭」改變,又指藍圖屬活文件,會不定期將藍圖的工作進度及相關數據放在網上供市民參考,亦會因應需要制訂新的政策。

促政府制訂落實時間表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全盛歡迎政府制訂部分智慧措施落實時間表,並指最大亮點是推出數碼個人身份證認證,從而可進行政府和商業的網上交易,有助提升安全性保障;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亦歡迎藍圖,但指藍圖沒有說明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強調發展創新科技不能單靠香港,而需利用周邊環境共同合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