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法治要有人情 執法要有溫度

中共十九大報告有很大一部分內容講民生、講發展、講法治。沒有民生的政治,是虛驕的政治。沒有發展的政治,是肥大的政治。沒有法治的政治,是戰爭式的政治。民生與發展只有與法治相結合,民生才穩定,發展才文明。總有一些官員,嘴裏說着法治的口訣,背誦着法治的道德經,喊着法治的三字經,做着反法治的事。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精神與肉體的分離,倒也展示了一些官員鋼鐵一般的意志。好在有了互聯網,皇帝的新衣總也穿不上。

人為製造輿論危機

厲行法治要有人情。有了法治,一要看落實,二要看公正,三要看人情。法治有人情,法治容於情,法治才能變成人們的信仰,人們也會擁護法治、愛護法治、維護法治。愛護法治,不但包括民眾,而且還包括執法主體。執法主體愛護法治,讓法治的人情味體現出來,既增加了法治的溫度,也提升了公信力。法治的公信力才是最大最高的公信力。

離開法治讓社會失去溫度。北京的驅逐低端人口、搞天際線,既簡單又粗暴,不但沒有了法治的人情,而且也沒有了法治的溫度,造成了人們的普遍反感。失去了公信力不說,還把地方官員缺少法治意識、缺少責任擔當、缺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缺欠和不足表露出來。地方官員個人意志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人為製造塔西佗陷阱,人為製造輿論危機,甚至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黨和政府置於不仁不義地位,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另有圖謀。

離開法治讓社會失去尊嚴保障。現在的微博、微信,經常轉發一些暴力執法的圖文和視頻,對於所謂的低端人口,不是暴力驅逐,就是以公開搶劫的方式沒收、打砸人家的財物、貨車、食品、蔬菜、水果,讓他們居無定所,受衣食煩擾,受工作所困,受生存之難,使得公平正義難以彰顯。一個社會的好壞,體現的就是對社會最少受惠者的關愛程度、物質保障程度、社會尊嚴的尊重程度。他們也是人,理應受到平等的關愛和對待。只有把所有人都放在人的平等位置上,法治的尊嚴和神聖性才能體現出來。

懶政濫政密切結合

離開法治社會,風險系數必然加大。如果一個社會總是關愛影星、明星、球星、企業家、官員,而失去了對社會最少受惠者關愛的能力,甚至無視社會最少受惠者的存在,社會風險系數就會急劇增加。失去了對社會最少受惠者的關愛,就失去了整個社會。中國歷代農民起義,都與對社會最少受惠者的關愛程度有着極為密切的關係。也可能真如某位思想家所說,人類歷史的教訓,就是無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法治不彰導致懶政、濫政盛行。現在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懶政與濫政的密切結合。一方面官員怕出事,不作為成為常態;另一方面是濫政,只要上面有令,就不怕動刀子,勇於衝在第一線。懶政與濫政,都是根據上級指令,拿着雞毛當令箭,出了事,為自己推責免責;沒出事,邀功請賞。一個不以法治為原則進行治理的社會,必然是變化無常、動盪不安的社會。

穩定壓倒一切的實質是法治壓倒一切。執法要有限度,地方執法部門無論以甚麼名義執法,都必須認識到法治的限度,通過法治的限度認識到公共權力的限度。公共權力部門不是長官意志的產物和工具,而是人民的產物和工具,必須為公眾服務,而不是為長官意志服務。公共權力部門不能成為長官盲目追求政績的工具。要認識保障公民權利的限度,不能以為人民服務的名義把一部分人排除在人民之外。保證國家和社會長治久安的,只能是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