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江心補漏遲 海事官僚不知恥

經過南丫海難慘痛一役,海事處可謂臭名遠播,然而該處官僚不是知恥近乎勇,反而繼續胡混度日,簡單如採購政府船隻也拖延多年,不僅導致造價飆升,浪費公帑,最令人擔心的是船隻老化未及更換,隨時埋下嚴重的安全隱患。

審計報告早前揭露海事處採購及更換船隻歎慢板,二十五項船隻採購中有十一項延誤,有的更延誤達四年之久,導致建造成本急增,港府須額外承擔九千二百萬元開支。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日舉行公開聆訊,海事處處長例牌藉口多多,聲稱延誤是因為驗船主任人手不足,「十個茶杯五、六個蓋」,又欠缺年輕人入行,導致空缺率高企,現已加強招聘及培訓,並以短期合約方式聘請退休公務員應急。

誠然,人手不足的確是採購延誤的其中一個原因,但絕對不是唯一原因。審計報告早就指出,海事處採購延誤涉及招標文件出錯,而且出錯的是船隻長度和闊度等基本資料,最終需要重新招標。事實擺在眼前,海事處官僚「冇神經、冇靈魂」,上班形同夢遊,出錯有如家常便飯,巨額公帑冤枉來瘟疫去,結果又是由納稅人埋單。

如今最令人擔心的是,政府船隻大部分已經老化,隨時影響救援工作甚至危及人命安全。要知道,包括消防處和警務處在內的十四個政府部門的公務船隻都必須經海事處採購及維修,而當中正在服役的船隻就有多達四成一已超越使用年限,最長更超出十二年。年紀大,機器壞,正如立法會議員質疑,海事處一味大安旨意,萬一有意外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必須指出,海事處怠工懶政已成常態,申訴專員公署曾經批評,海事處○五至一三年採用「舊機制」跟進海上事故期間,雖然完成了百多宗海上事故調查,提出逾三百項建議,但都是表面文章,特別有五宗事故在完成調查多年後都沒有任何跟進,其中一宗更拖了八年零七個月,直到公署索取資料,海事處才急忙補鑊,令人嘆為觀止。如果同樣情況換了在私人機構發生,涉事員工早就被炒魷魚了,豈可能像海事處官僚那樣好官我自為之?

事實上,海事處辦事馬虎兒戲,正是導致三十九人死亡的南丫海難元兇,事後所有調查報告都指出該處驗船粗疏甚至人為造假,需要為海難負上最大責任,豈料事過境遷,當時煞有介事聲稱會檢討及補救的海事處隨即故態復萌,胡混依舊,顯然沒有吸取教訓。

一節見則百節知,海事處敷衍塞責,草菅人命,正是港府尸位素餐的縮影。可以看到,從南丫海難到鉛水風波再到各式各樣的醫療事故;從海事處採購延誤浪費公帑以至大小基建工程延誤超支不斷,當局每遇問題都是拖得就拖、賴得就賴,彷彿發生事故是天公地道一般,官員從來不用問責,簡直不知羞恥為何物。

不管怎麼說,海事處的工作涉及人命安全,必須嚴之又嚴,慎之又慎,過去血的教訓已極之深刻,當局再不嚴加整頓,改弦更張,難道要慘劇重演才後悔莫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