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安老政策廣受質疑

「高齡海嘯」的說法好不嚇人,卻是不容否認的社會趨勢,出自勞福局局長之口,即時引起各界關注。人口高齡化帶來的衝擊非同小可,醫療、家居照顧以至出行固然是問題,勞工短缺對社會的影響同樣不能忽視。

根據政府的統計及推算,去年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有一百一十六萬,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六點六,即每六個人有一人是長者;到二○三六年,長者人數將達二百三十七萬,佔總人口百分之三十一點一,屆時每三個人有一人是長者。用「高齡海嘯」來形容,絕非誇張。去年貧窮人口創下近年新高,其中長者貧窮人數急增是主要原因。長者是弱勢社群,年老體弱多病,沒有經常性的收入,特別是基層長者,靠綜援、長生津及其他福利援助,捉襟見肘的日子不好過,近年政府有醫療券的支援,聊勝於無,作用有限。

回歸之前,殖民地政府雖然預計香港將面對社會高齡化,但無意做未雨綢繆的工作。回歸之後,董建華時期設立「安老事務委員會」,卻未能做好全面統籌及規劃的工作,用「無牙老虎」來形容非常貼切。隨着高齡化的步伐愈趨明顯,政府把老齡問題列入「扶貧」的範疇考慮,卻依舊未有全面長遠的規劃。

護老院舍不足、公屋輪候時間過長、公立醫院逼爆,令安老政策之有效性備受質疑。現在局長公開表示出現「海嘯」,除了警惕社會,是否心中有數,做好全面規劃,有信心迎接高齡化的挑戰,社會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