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裝修公司工程坐地起價、先斬後奏,住所隨時未翻新先被劏!香港海關今年首十個月接獲一百七十宗有關「傢俬、裝修及室內設計」的不良營商手法舉報,較去年同期上升逾一倍,常見手法為裝修公司先提供不完整的報價單和合約,施工期間再自行追加工程,並以「先動工,後報價」方式要求找數,若事主不從就會威脅停工,圖「大石壓死蟹」強迫消費者就範。有個案更顯示,其最終裝修費用較報價高出逾四倍價錢。
海關助理關長(情報及調查)黎流栢表示,自二○一三年七月《商品說明條例》生效至今年十月底,接獲三百三十二宗有關「裝修」的舉報,其中單是今年首十個月已經有一百七十宗舉報,佔過往四年逾半數目。當中大多數涉及「虛假商品說明」及「誤導性遺漏」,即項目報價不清楚、後加工程額外收費、貨不對辦以及工程延誤等,至今涉及最大金額為四百萬元。
黎表示,裝修公司大多採用套餐式服務和預繳收費,「即是相宜價錢,十萬蚊就包含不同項目,又會用3D圖片吸引消費者」。但報價單只粗疏列出工程收費,卻沒有列明單位、選用材料及使用數量,例如油漆未有列明牌子和指定顏色,「(油漆)唔防水的,要防水就要加錢,又可能無指明髹多少層,可能髹一層都算完成服務」。
有裝修公司更以低價利誘簽約,並利用消費者缺乏小型工程的知識,刻意隱瞞工程上的情況,「例如廚櫃後方有電掣,會以搬走廚櫃為由要求額外收費,但可能他是一早知道卻沒說,營造額外收取費用的空間。」
另外,消費者及裝修公司會依賴口頭承諾作為付費的指標,埋下消費者「被劏」的導火線,「若追討要靠合約為依歸,萬一合約項目不清楚,對消費者會十分不利」。當施工期間,裝修公司又會自行「做多點」,例如加裝電掣、各種喉管和木工等,卻會先做完才報價,強行要消費者找數。
海關不良營商手法調查組指揮官孫慧儀表示,有個案中的裝修公司報價時故意遺漏,只列出「電掣」價錢,但利用「先動工,後報價」的方法,事後解釋是逐個電掣計算費用,加上其他項目亦有所變化,令收費由十七萬元倍增至八十萬元。
海關指出,從收到舉報的內容發現,事主都是從網上得知有關裝修公司資訊,然後就與對方聯絡和取得報價內容。黎建議,消費者揀選裝修公司時,除了留意店舖信譽及親友經驗外,自己亦應「貨比三家」,多格價以了解報價是否合理,並須訂立合約列明細則,有需要時就以拍照記錄工程進度。
記者林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