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表態政治意義不大

每年特首向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之後,立法會要通過辯論,就是否向政府致謝投票,屬於行禮如儀,其意義不大。致謝議案,是典型的表態政治,通過與否,對政府施政無約束力。回歸二十年,大部分致謝議案都被議會否定,政府依舊我行我素,市民亦不關心結局。

立法會分成兩大陣營,幾乎可以肯定建制派議員儘管對政府施政及政策倡議有所不滿,最終都會投支持票;相反,泛民議員對政府提出的民生舉措及倡議即使肯定其正面價值,但基於政治立場與政府不同,最終會投下反對票。

特首林鄭月娥以柔性姿態向泛民招手,強調溝通對話,聽取意見,做適當讓步,甚至搞些小恩小惠,在民意民情受落的情況下,向反對派施壓,策略有一定效力。例如向教育界大打銀彈牌,要求界內對立勢力拋開意識形態與政治取向之分歧,採取務實態度為教師及學生的福祉爭取最大限度的利益,結果成功取得突破,使教育政策之推進成為「示範單位」。今次泛民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肯定,林鄭上任後推出的多項教育措施對教育有「切實幫助」,最終對致謝議案投下支持一票。

值得注意的是,重啟政改始終是無法迴避的考題。林鄭以社會和諧為大前提,挑戰反對派能否保證重啟過程不會陷社會於爭拗使之再次被撕裂,可以肯定,不可能說服反對派。表態政治的結果,是反對派繼續反對,對「一地兩檢」之堅決反對,即是上佳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