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訪亞之際,美軍三艘核動力航母列根號、羅斯福號及尼米茲號十年來首次在亞太一同演習,北韓則以準備好向美國發動核攻擊作威脅,朝鮮半島戰味愈來愈濃。特朗普多次暗示對付北韓核威脅,僅餘一種方法有效,意味可能發動軍事打擊。各界關注雙方軍力,有美國軍事專家估計,美軍一旦對朝發動攻擊,勢必先以極猛烈的空軍火力轟炸北韓,配合海軍及日韓兩國軍隊圍堵,務求一舉摧毀北韓的核武及軍事設施,令其無還擊之力。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RS)早前呈交國會的一份報告中指,一旦爆發新韓戰,即使不動用核武,頭幾天已可導致逾三十萬人死亡;倘中國介入死傷更恐加劇。美國國防部則推測,北韓若對南韓首爾發動攻擊,由於距離太近,加上人口稠密,首爾勢陷入火海,頭四十八小時的死傷或超過十萬人。不過,無論戰爭發展如何,第二次韓戰將難以短期內結束,並造成災難性的死傷。
根據美國退役海軍高官亨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分析,美軍視先發制人打擊為「最後手段」,不會貿然動手。若然特朗普下令發動攻擊,預計美軍會採取「四維打擊」軍事行動,探測、干擾、摧毀、防禦並行。美軍F22、F35戰機及B2轟炸機,將領導日韓的F15及F16戰機展開行動,集中轟炸北韓;無人機亦可能登場。除了駐日韓的空軍,駐關島的美軍B1轟炸機相信亦會加入,輪流轟炸北韓軍事設施。
美國海軍屆時亦將在區內水域部署巡洋艦、驅逐艦、核潛艇,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摧毀北韓的防空系統,以及攻擊出海或仍在軍港內的北韓軍艦,務求取得戰區的制海及制空權。美國智庫列克星敦研究所認為,由於東北亞區內的美軍基地成為北韓導彈目標,一旦開戰,美軍十一艘航空母艦中,可以動用的航母都會成為作戰核心,搭載的戰機是攻擊朝軍地面部隊、火炮及導彈基地的主力。
分析指,美韓聯軍在戰爭初期階段的主要難題,便是尋找北韓火炮的位置,而它們通常都隱藏在山脈及山谷,地理環境不利美韓聯軍,而北韓地面部隊在數量上稍為佔優。此後,美軍需數星期時間預先調配後援補給,為長期作戰作準備,另需日韓配合。
另一邊廂,北韓可能有力向南韓發動反擊,出動七十萬大軍、八千件火炮武器及二千輛坦克等,地面部隊透過「鐵原通道」、「開城—汶山通道」及地下隧道南下;海軍則攻擊南韓海上運輸線,並運送特種部隊在南韓東岸登陸。朝軍同時可發射數百枚各類型彈道導彈,攻擊美韓基地。
日本雜誌《外交家》認為,朝軍會佔領南韓政治經濟核心首爾,並對南韓軍民設施帶來最大的破壞;美國軍事網站《軍事時報》則指,北韓目標是在美國派出援兵前,南下佔領愈多南韓領土愈好,因此或不會佔領首爾,避免拖慢南侵速度,甚至藉此孤立首爾。
香港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博士表示,美國與北韓一旦打仗,美方先發制人的機會比較大,因北韓開發導彈和核武只為自保,有理性判斷雙方實力懸殊,不會以卵擊石。許楨直言,相信美方在數小時內即可摧毀北韓的戰略武器,不會給朝方留有反擊餘地,除非美方情報外洩或嚴重出錯。
許楨推測,由於美國沒有承諾不使用核武,美國一旦出手,很可能大規模使用核武,如殺傷力大、後遺症較小的中子彈等。他指美國未必會問過日韓等盟國的同意,仍足以承受國際社會的批評。他又認為,中俄軍事介入美朝戰爭的機會很低,最多是外交或情報上施予援助,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是,中方出於人道考慮向美方提供情報協助,如朝方戰略武器和據點所在等,以免誤炸平民。北韓在沒有中國或俄羅斯的協助下,美國出動可以使用核武的航空母艦作攻擊非常有效,其次是戰機,因為北韓軍事力量以陸軍為主,海空比較不足為懼。
不過有美媒爆料指,前駐韓美軍副司令尤阿斯曾於上周二(7日)去函美國國會警告,即使對北韓採取有限度的軍事行動,亦會引爆全面戰爭,更預計北韓會動用核武及化武。尤阿斯在書信中更寫道,在增援及物資抵達前,基地亦將會遭受嚴重打擊,美軍難以部署隊伍投入戰事,部署於南韓的二萬八千五百名美軍,將會在人數上不敵北韓軍隊。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