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療伸展全身 耍走痛症

關節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等痛症並非長者專利,物理治療師指出,年輕一代常與電腦、智能手機為伴,姿態不正確令痛症年輕化。要消除痛症,除服用止痛藥外,可透過水中物理治療,在水中「耍走」痛楚。物理治療師強調,水療並非游泳,水療運動可全面訓練身體肌肉,有別於游泳只集中強化某部分肌肉。

水中物理治療透過水的浮力及阻力,讓因肌肉力弱或患痛症而行動不便的人士可在水中做肌肉運動。據醫管局數字,全港有十四間醫院及機構可提供水療服務,包括伊利沙伯醫院、明愛醫院及博愛醫院等。

物理治療師吳俊霆指出,在陸地上,患者因痛楚及身體負重而未能做下肢運動。但下水後,水的浮力有助減輕重量及協助平衡,水阻是「你畀幾大力佢,佢就會畀番幾大阻力你」,病人即使身體弱,未能施力,在水中運動亦可有一定程度水阻,以訓練及強化肌肉。

勿狂操游泳 配陸上運動更佳

不少人混淆游泳及水療,吳表示,不建議已有痛症的病人以游泳當運動狂操。他舉例,蛙式或令頸及腰受傷、自由式或弄傷膊頭;水療可將身體「伸展到最闊」。

他提到,有長期痛症病人經過約三個月、每星期一次水療後,關節活動幅度大大提高、手握力及單腳平衡亦有明顯改善。他建議水療配合適當的陸上運動,效果更佳。

他表示,大部分人都可接受水療,有需要人士可自學,再到普通泳池練習。

血壓血糖不穩者 不適合水療

練習時需注意水深及水溫,水深過高或過低會影響平衡;水溫過冷或過熱會令身體不適。他提醒,血壓及血糖不穩定的人士不適合水療,以免發生意外。

本身是物理治療中心創辦人的吳俊霆表示,患長期痛症病人數以萬計,觀察所得,近十年的求診病人中,七成因「返工,日日對住電腦、手機,搞到身體姿態差」,導致軟組織受傷及出現痛症,患者年紀較輕,他估計愈來愈多此類年輕病人。

吳認為,水療除對痛症病人有實際紓緩幫助外,還有很多樂趣,「一班病友互相支持,在水裏放鬆啲傾吓偈,唔覺唔覺比平時做得多好多(練習)」,有助鼓勵病人持續做運動。

記者何青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