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被視為對抗癌症的新方向。但晚期肝癌病人受體內抑制性骨髓細胞干擾,未必能激活免疫細胞殺滅癌腫瘤,僅兩至三成病人能對免疫治療產生效用。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一種用於實驗室研究的酶抑制劑,能在患肝癌老鼠身上,從源頭減少抑制性骨髓細胞積存,加強免疫治療效果,癌腫瘤更於七天內幾乎消失。此項發現為研製新藥治療肝癌病人帶來希望。
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助理教授黃澤蕾指出,免疫治療是透過激活血液中T細胞,殺滅癌細胞。但因癌細胞懂得與體內的抑制性骨髓細胞「合作」,干擾和對抗T細胞工作,令免疫治療對部分病人失效。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進行兩年研究,分析瑪麗醫院十六名乙型肝炎帶菌的肝癌病人基因排序,結果發現癌細胞與抑制性骨髓細胞的結合原因,是源自一種由腫瘤釋放的ENTPD2酶。這種酶能再釋出化學物,令抑制性骨髓細胞積存於癌細胞。
研究團隊將癌細胞移植到四組共廿四隻老鼠上,發現當腫瘤中的ENTPD2酶含量下降,老鼠體內抑制性骨髓細胞數量大幅減少,同時T細胞增加。研究人員將一款原用於實驗室研究的ENTPD2酶抑制劑,以及兩款用於肝癌免疫治療的檢查點抑制劑PD-1及CTLA-4注射到老鼠體內。結果發現,同時採用三款抑制劑,老鼠體內腫瘤在七天內由佔去肝臟一半,縮小至幾近消失,老鼠在九十天內存活率達百分百,存活率比只採用兩款檢查點抑制劑的老鼠為高。
參與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博士生趙公雋表示,研究發現,肝癌腫瘤的ENTPD2酶含量愈高,代表癌細胞愈容易擴散和復發,ENTPD2酶在腎癌丶肺癌和食道癌中亦有類似被激活的情況,相信此發現是破解癌症的重要線索。
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吳呂愛蓮說,本港八成肝癌由乙肝引起,此類肝腫瘤內ENTPD2酶含量特別高,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率只得一成二。她說,已有藥廠有意就研究結果研發新一代藥物,期望令更多晚期肝癌病人受惠。
記者關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