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五年偉大鬥爭 七天一錘定音

中國今年最具分量的重頭戲中共十九大,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習近平十八日首次以總書記身份在黨代會上做報告。這份文件是對過去五年的總結回顧,也是一份未來的政策路線圖。

十九大最為重要的任務是維護核心,更加集中統一,這包括兩大方面的任務,一是思想理論工作,二是組織人事工作。前者就是十九大開幕會上所作的報告,後者則是十九大閉幕會及次日十九屆一中全會所選舉產生的新一屆領導。可以說,人民大會堂的這七天,濃縮了過去五年各項工作的成果,也關乎中國未來三十年的走向,真乃「場內雖七日,場外已五年」。

深層巨變 成就斐然

從十九大報告內容來看,有許多不同尋常的重要表述和重大判斷。譬如,報告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式對歷史發展階段和思想發展作了斷代式定位;制訂到二○五○年分兩步走的發展路線圖;將黨的「創造力」置於「領導力」等其他四力之前,列為首位;在總結反腐敗形勢時,除了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之後,又加上「鞏固發展」,更進一步。

此外,十九大報告中更充滿了「大」氣,諸如: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重大方針政策、重大舉措、重大工作、重大成就、重大突破、重大步伐、重大進展等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行文如排山倒海,撲面而來。

平心而論,若說過去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並不為過,如經濟上確立了新常態大邏輯,推進供給側改革;政治上揮出前所未有的反腐重拳,打破「刑不上常委」規則,查處官員數量創新高,又確立核心體制,政治運行和領導方式丕變;軍事上有最牛軍改,對軍隊格局和力量格局進行了顛覆式重塑;國際舞台上,中國的影響力、話語權空前增強,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大計劃接連面世。因此,中國領導人才有底氣喊出「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

道路自信 政治集權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出現了衰落勢頭,甚至發展出反全球化思潮。相反,中國保持了經濟穩步發展及社會穩定,並在產業調整、經濟轉型過程中打造出以「新四大發明」——移動支付、網購、高鐵、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西方以往那種建立在發達經濟之上的文化光榮感和制度優越感變得底氣不足,西方道路進入一個瓶頸期。而中國的新權威主義模式,卻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這讓中國領導層樹立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而且這種自信不同於毛澤東時代閉關鎖國的夜郎自大。

在中南海看來,西方之所以進入一條窄胡同,重要原因在於政治的分散和動員效率的欠缺,在面對困難危局時缺乏有效應對。而中國模式則能彌補這一缺陷,其優勢之一就在於政治上的高度集中,並且只能繼續強化,決不能削弱,否則就會陷入西方泥沼。這種道路自信,是過去五年諸多「偉大鬥爭」的思想主軸。權力整合、黨務回歸、人事洗牌、國企改革、軍隊重塑、意識形態管控等等,共同構成了「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因此,十九大的兩大任務又可以歸結為:一是從思想理論上進一步確立這一模式的合法性、權威性;二是從人事組織上打造一支純為維護這一體制效力的官僚隊伍,進而一錘定音,確立中國未來三十年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