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施政令人心死文藝初創「無碇企」

施政報告未對焦,文藝及初創企業掙扎求存!施政報告提出重啟活化工廈並推行「青年共享空間計劃」,支持文化藝術及初創企業發展,卻被批評未「對症下藥」。報告一出,有工廈音樂場地隨即宣布倒閉,負責人直指政策未能帶來新局面;又有藝術團體質疑工廈條例未有調節,只提供空間幫助不大。初創企業指約一百間初創中兩年後仍運作的只有一成,批評空間並非主要因素,反而政府鮮有為企業及投資者牽紅線。活化工廈推出多年推高租金,大部分藝術團體已遷出,觀塘區一百間Band房跌至零,九成活化工廈單位都非創意產業租用,立法會議員擔心他們生存空間再遭扼殺。

「本身八月已經執笠,特登等到十月施政報告出先甘心,但報告最後都係不痛不癢,都係要執笠!」營運八年及多次搬遷的音樂表演場地Hidden Agenda負責人許仲和坦言,新政策未能解決工廈作為表演場地違契等問題,過時的工廈條例扼殺音樂發展,令他心灰意冷。他指本港缺乏小型音樂場地,惟該表演場地及其他音樂團體卻屢被指無牌違規,發展大受打擊,坦言觀塘「音樂社區」自活化工廈落成後,大部分已搬走,「佢哋(音樂團體)唔係要康文署嘅社區會堂,得一個屏幕同空間,而係一個專業舞台。」

青年共享空間 被斥幫助有限

施政報告剛宣布,透過民官商三方協作,推行六萬平方呎的「青年共享空間計劃」,由活化工廈和商廈業主以優惠租金撥出樓面作為共用空間或創作室,支持文化藝術及初創企業發展。不過,有藝術團體質疑工廈條例未有調節,只提供空間幫助不大,同樣棲身工廈的多空間藝術總監馬才和批評共享空間只能暫時「止血」,現時九成藝術團體均於工廈從事藝術創作,但該計劃受惠者有限,未能解決工廈條例問題。

「依家已經有超過廿間共享空間可以租,地方唔係最重要問題。」曾擔當多個初創企業顧問及主力研發AI的香港新創企業組織「Connector」主席何兆倫表示,目前初創可租借的空間不少,未見辦公室匱乏的情況出現,反而初創者更着重於尋找投資者,建立投資者與初創之間的人脈網絡,政府卻鮮有為初創企業及投資者「牽紅線」,促成立配對平台協助。他坦言,不少初創未開始已觸礁,約一百間初創中兩年內仍然運作的只有一成。

主力研究機械手臂助柏金遜病人的「MedEXO Robotics」創辦人及行政總裁Denis亦指,硬件開發成本高,需要進行多次實驗及測試,動輒逾百萬元,曾聽聞有硬件開發的初企於測試階段,因未能獲得投資者資助,需要止蝕離場。其創業過程亦不容易,依靠多個計劃比賽共數十萬元獎金,申請配對基金,才獲得政府資助彌補部分成本。

非創意產業佔9成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計劃早於一○年推出,批逾一百宗申請,惟工廈活化後租金上升,創意產業反而未能受惠。利嘉閣工商舖地產工商部高級營業董事朱亮恆指,以觀塘區為例,活化工廈後單位租金升約八成,其中作寫字樓用途的平均呎價約二十五至二十八元,與商廈的平均呎價差不多,「區內好多活化工廈單位已經出租晒,但當中屬初創企業或者一人公司嘅Co-Working Space就只有約一成。」

「觀塘區活化工廈前有近一百間Band房,但活化後有Live House進駐嘅數目為零!出名嘅死,唔出名又冇人嚟聽。」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擔心,創意、藝術產業在活化工廈政策下難以生存。他表示,活化工廈推高租金,吸引高收入行業進駐,加上政府於施政報告中提出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可能更進一步收窄創意產業生存空間。

創科署:已提供不同基金

民政事務局回覆,「青年共享空間計劃」現正擬定有關計劃的細節,稍後將公布詳細資料。創新科技署發言人指,署方提供不同基金,向企業提供資金;於今年九月中亦推出二十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投基金以大約一比二的整體比例,共同投資本地創科初創企業。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