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印度混合戰略博弈中國

中印邊境洞朗軍事對峙事件因印度撤兵而告一段落。不過,中印邊境地區兩國仍在強化軍事部署,軍演不斷。雙方都在做隨時發生衝突乃至打仗的準備,中印關係經此事件傷害頗深,雙方也都清楚;中印在各自崛起的時代大背景下,利益矛盾不易解決,地緣政治始終起着巨大作用。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一直最受西方列強和當代「唯一超級大國」老美利用。英國殖民印度時,他們就認為「印度處於中國和埃及之間的中心位置,又是通過澳洲與好望角的基地,地理位置之利使得其他殖民地的援助悉數在此匯集」。同時,印度還是南亞次大陸國家,兩面環海,一面背山(喜馬拉雅山),和多個國家接壤。這種地理位置,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老殖民主義退出歷史舞台,美蘇兩霸稱雄,新中國成立走強,冷戰發生和結束。

印度於一九四七年獨立等時代衝擊,其發展和地緣政治帶來的衝突更為複雜。總的來講,混合兩大方面,一是印度獨立後,制訂了「西攻北防」戰略,「西攻」是指分兩個方向包圍和攻擊巴基斯坦,控制有爭議的土地,獲得軍事優勢。「北防」是在與中國接壤的地區「拓展實控面積和緩衝地帶」,「最大限度利用喜馬拉雅山之屏障」。一九六二年的中印邊境之戰,和今次洞朗地區印軍越界進入我境,差點兒打起來,皆源於此。

二是「經略海洋」,「向南利用印度洋海域的優勢,加速發展與東盟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並在「海洋軍事」方面和他們以及澳洲、菲律賓、日本等結盟合作。

印度的這種混合戰略,符合美國針對中國的「亞洲戰略再平衡」需要,而有了山姆大叔的支持,印度自認不僅可取得南亞的支配地位,而且足以和中國長期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