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仔用藥物塗層支架 術後復發率減半

【記者關琛詩報道】不少年長冠心病患者因同時患心房顫動(房顫),接受「通波仔」手術後需服抗凝血藥和兩種抗血小板藥的「三藥」療程,術後出血風險高達四成,死亡風險高四倍。近年公立醫院引入使用無聚合物的藥物塗層支架,能加快術後血管愈合,將「三藥」療程縮短至一個月,降低出血風險,並能將出血風險較高病人的復發率降五成。

每年公立醫院約有六千二百人需接受「通波仔」手術,在血管內撐起支架,當中六成病人年逾六十歲。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及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栢羲指出,患者術後需服兩種抗血小板藥,防止傷口愈合時血管內壁細胞增生過多,堵塞血管。同時患房顫的病人,另需持續服薄血藥。「三藥」治療,病人出血風險高達四成,令長者「通波仔」時使用支架往往陷入兩難。

陳栢羲說,使用傳統金屬支架,只需服抗血小板藥物一個月,但血管再收窄的機會高達三成;含藥物塗層的支架能有效控制血管細胞增生,減低血管再收窄機會,但支架含聚合物「黏住」藥物,藥效較慢,需服六至十二個月抗血小板藥物,增加出血風險。

心臟壞死心肌梗塞風險亦降

瑪麗醫院二○一三年參與全球「通波仔」支架研究,發現使用新一代無聚合物的藥物塗層支架,與金屬支架比較,病情復發需做手術的機會減五成;心臟壞死、心肌梗塞等風險減兩成九。新支架可將「三藥」治療期縮短至一個月,病人其後只需繼續服用術前的薄血藥,減低出血風險。新支架與舊藥物塗層支架價錢相若,二○一四年至今近三千名公院病人曾使用。

七十三歲的黃先生愛吃火鍋肥牛,啤酒當水飲,有高血壓卻置之不理。十年前他因心臟兩條血管栓塞七成和九成需「通波仔」,術後覆診更確診心臟衰竭和房顫,需持續服薄血藥,但仍不改善生活陋習。去年八月,他感到心絞痛,心臟血管再栓塞:「以為通過一次就可以好番晒,點知又塞,今次死過翻生。」他使用了新一代藥物塗層支架,為健康着想,決心戒掉高脂飲食和戒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