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學年開學近一個月,香港青年協會本月訪問約三千四百名中學生及大專生,近四成受訪者自評壓力指數達七至十分偏高水平,比去年高十二個百分點,五成一更出現抑鬱情緒表徵;五成半人最希望在不開心時,別人以「如果你有需要,隨時搵我」作回應。專家提醒家長及老師留意學生的情緒,避免以「好小事啫」、「好多人仲慘過你」等說話否定學生的情緒問題。
青協的熱線在去年九月至今年八月期間,處理逾一萬九千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較對上一年增加二千六百多宗,另有逾一千六百宗與校園生活有關的相關求助,當中以升學及讀書壓力為主;與精神健康問題相關的個案亦有六千五百多宗。有名校中六生因公開試逼近而壓力大增,他雖然喜歡電影創作,但背負家人要他成為醫生的期望,情緒大受困擾。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部分學生情緒受困時,不會直接表達。調查發現部分學生遇壓力或不開心時採消極做法,四成七「藏在心裏,扮無事」,百分之三會傷害自己。她建議師長多留意學生情緒,若留意到學生持續累積負面情緒,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推出「青少年全健精神健康資助計劃」,資助十至廿四歲、經社工初步評估有臨床情緒病徵的青少年,及早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首年有一百個名額,按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為審批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