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津成效不彰 學者促降門檻

【本報訊】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旨在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兩間本地大學對低津成效作出追蹤研究,發現有低收入人士為達到低津高額津貼的申領門檻,寧願加班以增加工時。故學者昨日建議政府放寬領取高額低津的工時要求至一百四十四小時,並推出合併計算工時,入息中位數亦改由以「在職家庭」為標準去設上限。

香港中文大學及浸會大學獲政府中央政策組資助下研究,由去年八月起進行為期一年、分為兩個階段的數據收集。第一階段是領取低津前訪問一千六百二十一人,而第二階段是領取低津六個月後訪問九百七十七人。兩階段的研究以電話及面談問卷訪問、個案研究及聚焦小組等方式進行。

家庭相處少 降快樂程度

調查研究發現,該津貼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素,令他們有更多休閒活動。第一階段有近五成受訪者「幾乎沒有參與休閒活動」,而第二階段則下降至三成六。低津同時鼓勵低收入家庭工作,當中申領低津時、工作時數達一百九十二小時的人由第一階段的七成增加至第二階段的八成半,上升一成半。反映有低收入人士為達到高額低津的申領要求,有策略地增加工作時數。

惟研究顯示申領低津的受訪者獲得津貼前後的「快樂程度」有所下降,由六點一三分下降至五點六四分,反映低收入家庭的快樂程度並無隨收入增加而上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昨日指出原因疑與工時加長有關,他表示低津令低收入家庭生活狀況得以改善,但申請人傾向加班以獲取高額津貼,結果因工時加長而導致與家人相處時間相應減少,令快樂程度下降。故建議政府容許家庭內不同人士合併計算工時,只要總和超過「一四四」小時便符合申請高額低津的資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