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字遊郊野

花草樹木雖然日常習見,卻總不如飛鳥走獸般注目,遊人亦安於忽略,「見花只是花」。有文學團體早前在馬鞍山舉辦植物導賞團,一行廿人信步郊野公園之中,漫談一路所見植物,又要求參加者細心留意,隨後以此為題材寫下感想,並為當中印象深刻的植物重新命名,藉文字記錄風景,從而喚起創作、生活與大自然之間原本密不可分的關係。

雖然玫瑰易名,或仍芬芳如昔,但名稱往往影響如何認知事物,拉丁文學名固然客觀科學,卻反予人拒人千里之外、「名不副實」 之感。曾為本港原生植物繪畫圖鑑的作家葉曉文介紹漫山遍野的花草時,多以趣聞逸事入手,提及「翠蘆莉」時,則笑指因不少學校要求學生栽種,被家長戲稱為「功課花」;而苞舌蘭因諧音「包蝕」,故曾有友人開玩笑指不宜用於送禮,「用唔同嘅名去叫佢,你對佢嘅感覺都會唔同,就好似幫朋友起咗個花名一樣。」

體會自然界微妙關係

沿途風光或不過尋常可見,與別處無異,但在曉文悉心講解下,卻不難從中感受「一花一世界」,體會各種生物既互相競爭、同時和平共生的微妙關係,例如在全株有毒的馬利筋花叢中可見蝶影處處,惟斑蝶求的不是「蜜」而是「毒」,因其在葉面產卵後,幼蟲會吃下其花葉,累積足夠毒素,從而令獵食者知難而退,「其實自然界好神奇,好似白楸會分泌汁液畀螞蟻食,從而交換佢哋嘅保護。」

自創植物名 寫作抒情

行程完結後,一眾團員隨即以剛剛的所見所聞為植物換上自創的暱稱,以及借助寫作或繪畫抒發感想。參加者Ishtar指,近年行山蔚為潮流,成為「打卡」活動,今趟旅程帶來不少啟發,其朋友Suki亦指,過往郊遊時,從未留意身邊植物,「有人講先知,原來有咁多有趣嘅故事。」

舉辦活動的水煮魚文化行政總監羅樂敏指,自然與文學息息相關,例如紅豆寄託相思、蘭花象徵君子的高潔品格,雖然未必每位參加者均熱衷寫作,惟在過程中,亦會刺激反思,「寫作唔同繪畫,用文字『寫生』嗰陣,未必只係反映到現實情況就得,需要諗番頭先究竟觀察咗啲咩。」

圖︰朱偉坤

文︰呂耀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