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調查發現低收入基層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普遍較高,但他們同時面對公營醫療服務輪候期長、無法負擔私營醫療服務收費等問題,形成貧窮與疾病的惡性循環。
「醫護行者」為七十五名居於葵青的基層人士進行身體檢查,八成半人士年齡介乎卅五至六十四歲。結果發現約三成半人士屬肥胖,兩成七血壓偏高,近一成糖化血紅素超標,一成三總膽固醇超標,以及一成六低密度膽固醇超標。另外,基層人士的肥胖、血壓、糖化血紅素及總膽固醇的超標比例較一般人為高,因而令他們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普遍較高。結果更顯示,接受檢查的三成八人士有多於一項指數超標,兩成三有多達三項或以上指數超標,逾五成半人更表示有長期痛症或傷患。
「醫護行者」主席兼中文大學醫學院榮譽臨床助理教授范寧指出,基層人士使用公營醫療服務時,面對輪候期長且不了解程序等問題,又未必負擔得起較昂貴的私營醫療服務,加上健康認知水平較低,面臨「健康不公平」情況,甚至會影響工作能力,陷入貧窮與疾病的惡性循環。他建議由各區社區健康中心帶頭開展社區健康項目,政府亦應制訂政策,建立健康環境,並增強「醫社福」合作,加強宣傳公營醫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