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愛面子充闊,魯迅筆下的阿Q便是典型。阿Q自認「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細細地排起來他還比秀才長三輩」,是以常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是甚麼東西!現實中,印度便愛充闊。日前日相安倍訪印,為當地首個高鐵項目動土,看來印媒又將大肆吹噓總理莫迪的經濟神效。
中印邊境對峙了兩個多月,最終和平解決,但印度的評論員卻一味往自己臉上貼金,胡扯是中國領導人誤判形勢,印度在保護自身安全和鄰國利益上,展示了好大決心云云;又叫中國領導人反思,否則日後印度要以更強硬態度對待中國。這種阿Q式精神勝利法,印度演得實在傳神。
在剛過去的金磚峰會上,即使印度總理莫迪和國家主席習近平緊緊握手逾十秒,但印度這鄰居依舊不可靠,既自大又自卑,反覆無常,中國不得不防。印度阿Q式的傲慢,自覺得天獨厚,位處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體系的中心,加上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怎看也似得上天眷顧,是個「天定命運」的國家。不過,依老朽看,主因還是它曾被長期殖民的經歷,阿Q式的陶醉是其殖民文化的副作用。
所謂的「天定命運」,其實也是自欺欺人。十五世紀末起,隨着海上新航路的開闢,葡、荷、法、英等列強紛紛入主印度次大陸。英國藉強大的經軍實力,成功擊退其他列強,統治了印度一百五十多年。由於英國只是區區島國,難以派太多軍隊和官員赴印統治,遂着意把印度作為印度洋諸國的「奴才管家」來培養,讓其成為印度洋諸國的「二主子」,久而久之養成了印度精英階層的兩副面孔:對洋主子逆來順受,對在其地位之下的諸國則趾高氣揚。這種狐假虎威式的傲慢,並無值得尊敬之處。印度只有去掉阿Q充闊的陰魂,多自強而少向美、日傾斜,才可開放國人暗室的天窗,否則不會成為真正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