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百分之八人口為乙型肝炎帶菌者,以男性居多,當中四分一人會惡化為肝硬化或肝癌。香港大學醫學院進行全港首個地區性大型乙肝治療分析研究,跟進二萬六千多名病人後發現,在患者體內乙肝病毒活躍時,服抗病毒藥物能有效降低肝癌發病率,以五十五至六十四歲年齡層的男性效果最顯著,肝癌發病率在十四年間下跌兩成四。學者呼籲乙肝帶菌者要長期覆診監察病毒水平,及早對症下藥。
乙肝帶菌者一般沒有明顯病徵,直至出現面黃、腳腫、肚脹及體重下降時,已屆肝硬化甚至肝癌。一般慢性乙肝帶菌者只須定期監控病情,若病毒水平突然活躍或肝酵素上升,就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本港多達八成肝癌個案由乙肝病毒引起,港大醫學院分析一九九九年至二○一二年期間,所有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治療乙肝患者的數據,共涉及二萬六千多人。結果發現,肝癌的總體發病率由一九九九年的每十萬人有二十人患肝癌,降至二○一二年的十五人。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司徒偉基昨表示,肝癌發病率下降與患者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有關,尤其五十五至六十四歲的患者覆診率最高,用藥效果最為顯著。
不過,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肝癌發病率在研究的十四年間並無顯著下降。港大醫學院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說,研究顯示長者的覆診率較低,以致未能定時服藥。他指大部分長者以為無病徵「無病無痛唔使睇醫生」,或本身是乙肝帶菌者而不自知,不少人確診肝癌時才知自己是帶菌者。他呼籲市民定期驗血,乙肝帶菌者更要長期覆診檢查體內病毒水平。
此外,袁孟峰冀醫管局降低處方門檻,令所有專科門診醫生有權為患者處方乙肝抗病毒藥物,確保患者得到最適切治療。他建議港府未來應加強長者的社區醫療服務,提升覆診率。
醫管局回應,今年五月十二日首次發布治療乙肝病人的抗病毒藥物指引,七月一日更新,並已提醒前線醫護人員遵從指引,按臨床情況向病人處方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