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亂象警號 接踵而來

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五年前上任之初,就要面對反對國民教育爭議,事後被指進退失據,「開壞咗個頭」,自此得到「吳得掂」的稱號。五年後的今日,吳克儉的前副手、現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接手教育政策這個燙手山芋,其民望亦開始向下滑,最新民調顯示,其評分下跌零點一三分至二點七三分,在十三名問責局長中居中、下游位置。

據調查機構分析,楊的評分下跌與屯門興德學校「影子學生」醜聞有關,而值得留意的是,今次調查仍未反映最近大專院校民主牆出現的港獨橫額、標語,以及有人張貼奚落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喪子標語的影響。

事實上,涉及教育政策的警號接踵而來,近期以大專院校的亂象最突出,先有港獨標語於校園內飄揚,但教育局高官的反應被指「慢幾拍」,由中大校園出現港獨標語至正式開腔回應,前後竟相隔數日。在大是大非面前,高官應立場堅定,第一時間把原則底線講清講楚,否則隨時覆水難收。

其次是多間大學的學生會不時與政府高官或大學領導層「筆戰」,最新因應中大學生會前會長周竪峰以帶有侮辱性的「支那人」辱罵內地學生,中大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發出公開信,狠批周的行為粗暴惡劣,新亞學生會的反擊公開信竟然侮辱黃乃正,公開信上款稱呼對方為「黃乃共」,事後有學生死撐是「手民之誤」。

外界對於今次所謂「手民之誤」冷暖自知,「正」字與「共」字無論是手寫還是打字的字碼,都差天共地,究竟真相如何,各人心中都有一把秤,可以肯定的是,涉事學生「目無尊長」,間接反映教育制度的失敗。展望未來,如何把教育回歸教育,設「防火牆」隔開泛政治化的漩渦,政府及教育界均責無旁貸,當務之急是共同尋找解決難題的鎖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