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共醫療體系的效率是世界頂尖,備受推崇,醫護人員的專業能力、道德操守也是在各國少見,特別是當政府全力維護私營醫療體系,抑壓公營的經費增長,私營醫護人員的工資高於公營,公營從事者在資源不足之下承受重大壓力還是不離不棄,他們實際上代表香港社會最佳的精神道德。
但是,為甚麼要令公營醫療體系資源不足,病人與醫護人員同受傷害呢?首先是殖民地轉來的官僚迷信市場,不顧社會現實、國際經驗,盲目削減殖民地時代留下的公營部門,擴大私營謀利的範圍,美其名效率為先,實質是為了一己的政治迷信,最典型的是曾蔭權和他的跟隨者。而更根本的是,私營化讓資本的利潤有更大的發展,抑公營便是為了使私營得利,不管私營的利潤是侵蝕廣大中下層市民的利益而來。香港的醫療政策實際上已被私營醫療團體私有化,任何政策舉措不是為了市民的利益,而是為了私營部門的利益。
簡單的是抑制公營醫療服務的發展,使病人長期輪候得不到醫治,或即使可進醫院卻因資源不足得不到足夠的治療。更壞的是當疫症來襲,公營醫療部門缺乏資源沒法應付,病死的人數大增,政府與私營部門視而不見,更趁機謀利,例如借用私營醫院病床,卻不引進更多的合格醫護人員,買進更多的設備與藥物,即時提高公營醫療的能力。
這是為了私營利益而虐待病患,近乎謀財害命。香港社會積下的近萬億港元財政儲備為甚麼不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