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開的政策辯論裏,應是講道理、依證據,或許不一定能夠抱着科學的精神謙遜包容地聽別人的意見,但至少也不應為了政治目的而胡言亂語,不擇手段地歪曲道理。這是正道與歪道或邪道的分別。若香港的政治不依正道,只走歪道或邪道,便只會製造出亂局。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有關教育局副局長人選的言論,便是典型的歪理。他說蔡若蓮不應出任,理由是蔡在立法會和選委會的選舉都輸了,由此證明教育界不支持她。可是,葉沒有說明兩場選舉選的是立法會議員與選特首的選委,是政治代理人的工作,並不是選行政工作的副局長,兩者不能混淆,而副局長人選應是專才,不是政治代理人。梁國雄參加選舉的票數會多過蔡若蓮,卻不等於他適合當副局長,他的才能和令人信任的地方都不在行政的政策工作。
葉建源選票贏了蔡若蓮,只是代表教育界選民選他做政治代理人,卻不一定選他做教育政策工作。更重要的是,教育政策應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不應從政治偏執和工會性質濃厚的教協領導中選出,更不能選一些人只想代表教協,或教協的少數現任領導人來干預教育政策。教育不能變成政治工具,對左、對右都一樣。選票若集中於教育界,只代表既得利益;若不集中,也不表示便有道德、才能與承擔能力。
葉建源當過校長,當年也是匯點成員,不會不懂這道理。懂這個道理而為政治目的亂說話,這便涉及道德操守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