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變、世界變,香港怎可不變?不變是既得利益者的心願。但他們可以抗拒大局的變化來維護既得利益嗎?既得利益不是出自甚麼英明智慧,而是時勢製造出來。
以香港為例,在中英談判之前,既得利益是依附在殖民地制度之下,受益者以洋人和買辦為主,主要是英商。中英談判回歸便是英商撤退之時,但部分殖民地體制轉變,於是華商(主要是房地產的四大家族等)便被扶植來替補英商撤走的空缺。在回歸過渡期裏,中國也樂於見到華商的冒起,也同時扶植在內地投資的港商。
回歸的二十年,應該是華商與港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也由此而暴露這種殖民地過渡期的不足——不停過渡卻沒有實質的轉變,且過渡被引導至港獨的方向。因此,習近平在內地的大變革,也必然伸延至香港,怎可容許華商港商以金融房地產來把積累下來的資源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搾乾,最後丟下一個政治大危機來給中央政府面對?
現時的挑戰不僅只是去殖民地化的補課,更重要的是怎樣建立與內地有差別,也可互相合作和競爭,但主要是為香港大多數人民安居樂業,並可繼續進步發展的體制。
香港不能成為大商家(華商、港商或內地紅色資本家)的「封邑」,更不能成為中國復興過程中,被衰落的帝國主義列強用以攻擊中國的基地。一國兩制首先是一國,兩制是人民的兩制,不是奴役人民的新瓶舊酒。香港的既得利益必須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