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防蚊三漏洞疫危機重重

本港至今已出現三宗日本腦炎本地個案,情況令人擔憂。現時的防蚊政策上有三大漏洞,包括部門各自為政,「唔係自己地頭唔做」、滅蚊方法因循,實際效果成疑、蚊患指數不全面,易錯估真實情況。多區居民叫苦連天,有市民直言情況困擾,跑一晚步「可被蚊咬三十多處」。本報記者更發現,原來政府每年均會舉行跨部門的防治蚊患會議,惟只是門面工夫,政策漏洞毫無改善,置公眾於危機之中。

居於天水圍十多年、現年二十三歲的鍾先生,由細到大都被蚊患問題困擾。他表示,晚上會到明渠旁跑步,蚊群來襲,「一晚可被蚊咬三十多處」,滿腿都是紅印,痕癢之苦不說,最怕的是蚊叮會有傳染病。六十八歲的居民李先生亦指,「天水圍明渠係區內人休憩嘅地方,但係好多蚊,渠裏面好多垃圾同淤泥養蚊,都唔知去邊度行好。」

天水圍長沙灣蚊患嚴重

本年的三宗日本腦炎本地個案中,上周的首宗輸血傳播個案,捐血者居於天水圍嘉湖山莊。無獨有偶,上月的本地日本腦炎患者,亦居於天水圍天瑞邨。記者到該區的公園觀察,不論大人、小朋友都常被蚊叮,部分小朋友的手腳更有着多處清晰可見的蚊叮紅腫,一邊玩一邊要搔癢。

蚊患問題嚴重,與部門各自為政有關。當區區議員姚國威踢爆,屋邨範圍由房屋署、物業管理處管理,邨外則視乎地點,由不同部門分別管理,「(職員)會睇個範圍係咪自己地頭,就算只係一線之隔,都係話唔理就唔理。」他舉例,天水圍宏逸廣場對出的一條行人路,一處凹陷位有大量積水,無人清理,而因地方非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佢哋嚟過,見到都會掂行掂過。」

姚又批評,現時的滅蚊方法因循,一般每星期噴一次蚊油,「但其實依家係雨季,一落大雨就會沖走晒,而唔會補噴,變相係冇用。」該區又有不少待發展土地,由地政總署管轄,「要清潔就搵番地政,但其實佢哋唔係專做清潔,一般都會兩、三個星期先有人嚟,到時孑孓都已經成蟲。」

同樣問題在其他地區亦一樣出現。長沙灣蘇屋邨第二期重建工程仍在施工階段。地盤不是由食環署或房署管轄,有居民反映,屋邨依山而建,地盤內長期有積水,垃圾又不見清理,蚊蟲更易孳生,平日出入苦不堪言。社區幹事林荣鎮指,邨內蚊患持續,拖近一年房署在近日才安裝兩部滅蚊機,附近一帶又鮮有跨部門聯合滅蚊行動,反映政府防蚊意識不足,後知後覺。

跨部門督導會議冇料到

其實自二○○二年起,政府已成立防蚊患督導委員會,目的是為全港性的滅蚊工作訂定策略和方向,近年亦慣常在每年上半年召開跨部門會議。二○一四年的審計報告亦揭發本港所採用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不夠全面。不過,立法會議員陳恒鑌直言,指數仍待改善,滅蚊會議則已變成行禮如儀,名存實亡,僅屬「有好過冇」。

陳續指,跨部門的合作非常表面,主要滅蚊工作多數由食環署負責,一些牽涉地政總署管轄或私人鄉郊的地方,基本上沒人處理,但蚊患沒有地域限制,「一個區一部分(地方)有滅蚊,一部分冇,蚊患依舊多。」他認為,當局應安排一個部門「揸旗」,全面處理蚊患問題。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已在誘蚊產卵器指數高於百分之二十的地區,啟動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與各相關部門及持份者協調防蚊及滅蚊工作;各有關部門亦已在其管轄範圍加強巡查及保持環境衞生措施,以清除蚊子現有及潛在孳生環境。

圖:甘偉倫、吳啟偉

文:呂諾君、萬穎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