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難民禍港 子女受累

假難民禍港不斷,除影響本港治安外,他們的子女更受連累,得不到基本的教育、醫療和生活需要。保安局提交文件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底,尚待入境處審核的免遣返聲請個案有八千二百零五宗,當中三百八十七人為未成年人士,主要國籍包括印尼、印度、菲律賓、越南及斯里蘭卡;另有四百八十三名未成年人士正等候免遣返聲請上訴或正等候遣送離港。有學者指假難民帶同子女滯港,只會形成雙輸局面,他們的子女無法接受完整教育,影響成長發展,最終得不償失。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表示,假難民最初來港即屬「錯誤的決定」,以為能夠改善自己和子女的生活,「當中好多經濟難民,以為來港就有好生活,但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他日一旦遣返回國,子女又難於重新適應,加上追不上學習進度,只會害了下一代。」

立會討論聲請兒童問題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昨日討論未成年免遣返聲請人在香港的情況。多個關注團體在會上發表對有關未成年遣返聲請人生活援助、醫療和教育的意見。有出席會議人士直指以難民兒童身份入學困難,加上學費昂貴,未能讓他們接受基本教育。而「Justice Centre Hong Kong」研究及政策主任李敏則指現時入境處審核未成年人士的聲請時,會將他們父親或母親提出聲請的依據一併處理,但她認為不論免遣返聲請人士為成人或兒童,均應擁有相同權益。

另一團體「醫護行者」代表劉愷寧表示,當免遣返聲請者求醫時,只可申請一次性醫費豁免,其後需逐次申請,既浪費時間和津貼,亦耽誤聲請人求醫時機,建議政府延長減免期至半年。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蘇婉儀表示,免遣返聲請的兒童可由家長申請入學,或經教育局申請,而過往五年聲請兒童透過局方尋找中小學學位,全部均獲成功安排。至於有聲請人指無法支付幼稚園入學前收取的費用,教育局指會建議校方彈性處理收費。

團體為幼童提供布尿片

而有聲請人指援助物資缺乏幼童尿片,社會福利署署任助理署長呂少英表示,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會為三歲以下的聲請幼童提供尿片,「基於環保原則會提供兩塊布尿片,可循環使用。」

立法會議員梁耀忠形容以上問題並非首次發生,但政府官員反應卻像「第一次聽」,質疑政府有否足夠理解聲請人的處境,又批評政府提供服務未有考慮箇中質素和數量,要求各部門提交報告交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