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首將恢復十月公布施政報告這個傳統,全面闡述未來五年的政策取向及新的管治措施。可以預見,新政府將以教育、土地房屋及發展經濟為重中之重,這是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中明確作出的宣示。
林鄭在競選政綱內表示在房屋政策上將以「置業主導」為理念,主張增建只供綠表人士申請的「綠置居」,同時加快公屋單位流轉以及適量減少未來新公屋項目的供應。問題是,土地何來?沒有土地,何來房屋,道理不難明白。林鄭在政綱中還提到要「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在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她明言「要視乎有沒有新的土地來源」,這正是社會人士想提出的一個大問題。
新任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形容政府無「神仙棒」,須「揼石仔」一步一腳印地解決土地問題。現時圍繞土地供應這個大課題,可以說得上是眾說紛紜,言人人殊,基於利益的考量,不同持份者固執於自身的利益,互不相讓,以致社會難有共識,令政府舉棋不定。諮詢復諮詢,左三年右三年再三年,虛耗時光,令問題日趨嚴峻。
新政府的最大挑戰正是土地開拓這個超級課題,如何凝聚社會共識?政府可以發表諮詢文件,再用六個月的時間聽取意見,集思廣益,這是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林鄭別出心裁,要成立一個由專家領導的小組,「在社會上來一場大辯論」,討論土地供應的來源。問題是,專家是否具備公信力,能扮演領導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