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贊助考察 大學生赴印尼研稀有生物

【記者劉俊鈺報道】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不少生物瀕危或絕種,有本地大學生今年初參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推出「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到印尼跟隨保育人士考察,研究稀有雀鳥中華鳳頭燕鷗生態,又潛入海底觀察大型魔鬼魚鬼蝠魟(音紅),旅程後他們都認為當地關注瀕危動物的意識較香港好,重燃他們投身保育工作的決心。

「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自○五年推出,每年資助約三十名大學生至東南亞區參與前線保育工作。參加者之一香港大學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三年級生盧啟鏗表示,他對海洋生態甚有興趣及已考取潛水牌,故挑選到印尼研究海洋垃圾及微塑膠對鬼蝠魟的影響。他指,大型魔鬼魚鬼蝠魟透過過濾海水進食浮游生物,有機會吸食到體積極細小的微塑膠,長期累積可致死,今年初十一天考察旅程中,他曾潛入海底觀察鬼蝠魟的生活情況,亦協助當地保育人員分析數據。

從中學習保護瀕危動物

盧啟鏗坦言,從中學習到印尼人保護瀕危動物的心態,導遊提醒遊客需尊重鬼蝠魟及不能騷擾牠們,讓他意識到生態旅遊需在賺錢及動物生存空間中取得平衡。因不少磨砂產品含微塑膠,他將開設工作坊教市民自製天然磨砂膏代替微塑膠,提升公眾對微塑膠的認知,畢業後會投身宣揚環保的工作。

畢業後擬投身相關工作

除了鬼蝠魟,全球僅得一百隻、俗稱「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亦飛到印尼。香港中文大學環境科學及生物四年級生劉倩彤今年一月到印尼考察,她慶幸剛到埗便一睹這隻白身黑頭紅嘴燕鷗的風采,並確認印尼是牠們的度冬地。她坦言,香港有不少稀有品種雀鳥,惟港人少有閒暇觀賞,十二月她將舉行「觀鳥活動」,冀引起市民對大自然的關注;日後打算投身保育工作,但因感知識不足會先修讀碩士課程。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高級社區教育主任岑維康指,本港及內地缺乏保育人才,修讀相關科目的大學生畢業後,往往不會投身保育工作,冀透過計劃重燃對保育的熱誠,至今資助350名大學生,每年均有逾五成參加學生投身保育界。新一期計劃今年九月報名。基金未來會繼續在各中學及大學作教育工作,冀從小培養保育意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