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公共政策無財不行

林鄭月娥參選特首時倡議五十億教育撥款計劃被視為拉攏泛民票倉之一的教育界選民及立法會教育界代表葉建源的巧妙招數,並以之作為管治新風格的示範單位,凸顯民生課題應該擺脫政治意識形態的羈絆,爭取不同持份者務實解決問題。

林鄭當選特首之後,經過多次與教育界不同團體溝通凝聚共識後,成功通過葉建源游說泛民各黨派立法會代表,承諾支持政府的方案。估計經協調後,可調動財委會的議程次序,以保證五十億撥款獲得通過,讓今年九月大中小學能及時受益。估計多個教育項目將獲得三十六億撥款,重點放在增加二千三百五十個學位教席,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學生每年獲政府資助三萬元學費,以及全港中小學增加資訊科技統籌員約一千人等。教育界當然歡迎政府投放巨額資源,重要的是泛民立法會議員亦視之為新政府的德政,認同政府採取有商有量的做法有助改善相互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於教育政策上取得突破,贏得掌聲,有助提升政府民意支持度,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政府財力雄厚好辦事,不能僅靠所謂溝通對話釋出善意。事實上,年度財政盈餘錄得一百八十億之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揚言將悉數撥歸教育用途,令新政府底氣十足,可放手一搏,為改善行政立法關係贏得首仗。林鄭未來處理積金對沖這個燙手山芋時,相信通過加碼補貼工商界,有望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