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業風光不再

前特首董建華家族持有的東方海外出售業務,令各界再度關注香港及全球航運業的前景。曾幾何時是全球吞吐量最高港口的香港貨櫃碼頭,近年已日漸褪色,遭鄰近的深圳超越;受全球經濟衰退及內地多個港口競爭力提升的影響,香港已連續數年跌出三甲。而宏觀全球航運業,近年亦步入寒冬,出現萎縮,全球排名第一的航運公司馬士基錄得虧損,南韓航運公司韓進海運亦宣布破產,不少貨櫃船下水數年即淪為廢鐵拆解賤賣。

香港曾高踞全球貨櫃吞吐量最高港口多年,但面對環球經濟不景、人工成本上漲及內地沿海運輸權開放等挑戰,香港貨櫃吞吐量近年已下跌至第五位,遭上海、新加坡、深圳及寧波舟山港迎頭趕上。香港去年的貨櫃吞吐量不足二千萬個標準箱,大幅落後處理逾三千萬個標準箱的上海港。

海外駐港僱員劇減

除此以外,香港的航運業也出現萎縮局面。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數據顯示,船務代理及海外船公司駐港辦事處的數目,在二○一五年有二百五十三間,對比上一年度減少近一成;僱員人數亦減少至七千九百五十九人,而遠洋貨船公司的僱員人數亦減少近一成,有四千六百五十人。

收入方面,香港航空及海上貨運代理於一五年錄得一千零九十七億港元的收入,跌幅逾一成。令人憂慮的是,香港的海運服務輸出總額只有一千一百五十三億港元,亦較上一年度下跌逾一成。

值得留意的是,自二○○八年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步入寒冬,航運業界迄今仍未恢復元氣。全球最大的航海貨運公司馬士基於去年出現三億七千六百萬美元(約廿九億港元)的虧損,全球航運業正面臨空前困難的營運環境。

貨櫃船淪廢鐵賤賣

而於今年二月十七日,南韓法院宣布該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正式破產。市場認為韓進海運的破產,是航運業「爆煲」的開端。日本的航運業在一五至一六年度的淨虧損逾五千億日圓(約三百億港元),為了減少成本,日本三大海運公司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及川崎汽船,去年決定分拆貨櫃航運事業,並在七月成立合資公司。

有海運諮詢公司指出,受業務慘淡及供過於求的影響,一艘落水只有七年,造價約六千萬美元(約四億七千四百萬港元)的貨櫃船,在今年初轉手時,竟以低價五百萬美元(約三千九百萬港元)當作廢船賣掉。有分析指,因應巴拿馬運河擴建、可以容納裝載一萬三千個貨櫃的貨櫃船通過,不少航運公司均大量購入新型貨櫃船,令原有的貨櫃船紛紛變成廢鐵。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