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與國際化

我為甚麼要在香港寫國際大事、國際大勢呢?因為我相信,香港的生存與發展是與國際的轉變分不開。回歸前,香港重要是因為英美與中國的關係。回歸後,香港不會被深圳、上海、廣州比下去,靠的是香港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如果香港沒有國際化或喪失國際化,便會淪為二、三線城市,中央政府不會照顧,連廣東、福建的省政府也未必會重視。香港的生存與發展只能依靠本地勝於內地城市、勝於其他亞洲城市的國際化。

近年香港的最大競爭威脅來自新加坡。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全力發展的新加坡,在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方面早已超越香港,反映出來的是新加坡元價值大大高於港元。新加坡的取勝之道是其國際化,香港近二十年的挫敗是國際化的倒退。香港的國際化不是僱用菲律賓、印尼的家庭傭工、熱衷於海外旅行、買進口貨便可達到,根本之處是知識、文化與思想。

部分港人排斥內地居民、旅客與留學生,或許只是顯示出香港社會的媚洋崇洋、殖民地奴化心態。但從這一心態很容易會發展至歧視排斥菲律賓人、印尼人、越南人。本來這些國家都與香港有一、二百年交流融合,是極親近的鄰居,也是香港國際化最有效益的地方。香港捨棄亞洲,難道可以與日本、英美、西歐結盟嗎?

更重要的是,世界正在大變,而變動始自中國內地。香港立足的國際條件已變,是學習與適應,抑或是像部分年輕人般,看着肚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