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命二運三風水」,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時來運轉,行情看漲:支持率在長期尋底後錄得回升,而共和黨在接連幾場國會補選中,也擊敗民主黨對手。事實上,這一系列選舉被民主黨人包裝成對特朗普的「公投」, 如今事實證明,特朗普並非他們所想像的「票房毒藥」,很難寄望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共和黨人會出現跳船潮,民主黨想翻盤殊不容易。
美國主流媒體有一種分析,認為民主黨未能將支持者化為選票,喬治亞州補選的投票率便遠較預期為低,而類似分析在去年希拉妮於大選中落敗亦曾出現。但其實民主黨更需要檢討的是,為甚麼他們「催票」工作失敗?如果說大選期間希拉妮支持者「輕敵」,現今最大敵人特朗普已在台上,民主黨人是不是應該反省為甚麼選民「含淚不投票」?
當年卡特競選連任,對手列根向選民喊話:「相比四年前,你的生活有沒有變好?工作有沒有更好找?銀行存款有沒有增多?」今天的民主黨,把寶都押在反特朗普之上,媒體也跟着起哄,以誣衊特朗普為己任,甚至不惜無中生有、胡編瞎造,置新聞行業的基本操守於不顧。民主黨精英們大搞意識形態,卻原來選民們根本不買帳,他們最關心的只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有人形容「民主黨總在談論俄羅斯話題,而特朗普談論的是美國」,可謂一針見血。
一味靠對手失誤,自己卻提不出一套治國理政的綱領,這樣的「反對派」實在沒有出息,偏偏這也是本港反對派的寫照。不管誰上台執政,也是為反而反,為癱瘓政府施政無所不用其極,有破壞無建設。問題是,他們的對手真的失誤連連,既然免費政治彈藥唾手可得,誰還會費事認真問政?「建設性的反對派」自然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