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準備足 毋須驚青

麻醉後會無記性?麻醉前不能進食?麻醉藥不足,病人手術中途醒過來?坊間有關麻醉的迷思頗驚嚇,其實只要術前做足心理準備,病人毋須「驚青」。養和醫院麻醉科名譽顧問醫生韋玉珍強調,醫生在手術室內並非幫病人打完一針麻醉藥便收工「走得人」,除了術前為病人選擇最合適的麻醉安排,整個手術過程更要仔細密切監察病人心肺功能。

麻醉分局部、區域性、全身性的麻醉方法,韋玉珍舉例,手部皮膚生瘡或粉瘤,需要做小範圍切割手術,醫生可使用局部麻醉;孕婦剖腹產子,醫生可於病人背部注射麻醉藥進行半身區域性麻醉;大手術如換肝、接駁血管或駁腸道,需全身麻醉,令病人在手術期間完全失去知覺,監察麻醉也是全身麻醉的其中一種。醫生在術前做一系列評估,包括選擇最合適麻醉方法。韋玉珍指,麻醉的確有風險,但隨着醫療科技先進,注射麻醉藥時有超聲波導航,藥物錯誤打入血管、令病人神經線受傷等風險已很低。

手術時會監察心肺功能

病人進入手術室後,呼吸、心跳、氧氣量及血壓,麻醉科醫生必須「金睛火眼」留意。醫生會將揮發性麻醉藥轉化成氣體,連同氧氣、「笑氣」等輸送予病人。當病人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影響呼吸,醫生要立即調校呼吸機,加快排走二氧化碳,令呼吸恢復正常,考驗醫生臨危應變。BIS裝置在手術期間可監測病人腦電波,推算清醒指數,病人術後的止嘔、止痛藥跟進亦早有安排。

醫生建議病人術前禁食,尤其脂肪類難消化的食物需八小時前禁食,餅乾等食物要六小時前禁食。

籲停藥禁食 免引起肺炎

韋玉珍說,麻醉成分包括肌肉鬆弛劑,當括約肌放鬆便難以阻止食物反芻,食物有機會倒流入肺,引起肺炎,甚至阻塞食道窒息。若病人本身有長期病患,要服降血壓或心臟病藥物,應先諮詢醫生意見。接受麻醉前,中藥亦要停服,例如白果、杞子會令血液難以凝固;人參亦影響麻醉效果。

麻醉藥過後,病人覺得記憶模糊,甚至懷疑自己變蠢?韋玉珍說,無證據指麻醉會影響腦部。使用麻醉藥要適量,麻醉藥停留人體脂肪內的時間亦縮短,藥力短至數小時已散退。過往少數較年長、有長期病患的病人甦醒後或有時空錯亂感,休息數天即無事。她建議康復進展良好的病人,臥床休息期間可做加減數訓練,慢慢鍛煉腦筋。

本欄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和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月最後一個周五刊登。

記者戴碧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