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林鄭月娥政府將粉墨登場。根據她以往的表現,人們對其宣稱的「管治新風格」不抱甚麼希望,看看她組成的管治團隊,更是連半點「心動」都沒有。不過,香港人一向厚道,對新特首、新政府初始執政總會說一些好話,給一點明知會落空的寄望,就像每逢新年辭歲,「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樣,圖個吉祥吧。
林鄭月娥當特首及其組建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政務官班底,把「公務員治港」推向極致,超過回歸之時的首屆政府。那時陳方安生率全班政務官管治班子「直通」特區,「無縫對接」,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政權「順利交接」,但她的頭上仍有一位「中央空降」的「紅頂商人」董建華當特首。
而今日林鄭及其管治班子乃一條龍幾乎都是政務官,這樣的「公務員治港」若再搞不好,此等「港人治港」模式也就可以「摸索」到頭了。
董建華連任時朝廷大力支持推出「高官問責制」,初衷本意之一是要打破「公務員治港」。那時中央大員也公開表示,香港公務員執行力可以,決策力不行,也即只能當夥計,不懂當老闆。因此,特區管治班子要廣羅社會政治人才,由各界精英組成。香港特首更要有更高的政治人才標準,不宜在只有執行力、缺乏決策力的公務員當中挑選。
不過,這個初衷因為曾蔭權當特首而崩盤,十五年來「公務員治港」全面反攻倒算。朝廷認為香港公務員決策力不行,其實包含十分複雜和敏感的政治擔憂,這個「決策力」中包含英夷培養的政務官在思想意識形態、治港理念方面「其心必異」,糾偏和防範之法是要加強細化,對他們的全面管理和政治指導,林鄭政府已初嘗滋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