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江山滿眼今非昨 百年香江悲淪落

春光終古在,人事逐時非。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也是鄧小平逝世二十周年,人們在紀念「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同時,也在檢討和總結其留下的政治遺產特別是「一國兩制」。香港是第一個實行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二十年來到底落實得怎麼樣?是否符合鄧公當初的設想?答案顯然令人失望。

放任自流 積重難返

鄧小平對一國兩制的經典論述是,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可惜,他的願望並沒有真正落實。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本是為了維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確保長期繁榮穩定,並藉此垂範台灣,詎料事與願違,回歸以來的事實證明,一國兩制荒腔走板,港人治港變質變味,偉大發明變成失敗示範。尤其不堪的是,隨着回歸時間愈久,香港人心反而愈行愈遠,以致出現身份認同危機,衍生本土化及港獨思潮,鬧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面對如此亂局,人們不禁要問,一國兩制和「五十年不變」究竟有何意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問題的根源在於主權回歸,治權和人心沒有回歸。除了更換一面旗幟、港督府改名禮賓府之外,如今的香港與回歸前並沒有甚麼分別,愛國仍是原罪,賣國才有前途。特別是司法等刀把子至今仍牢牢掌握在洋人及其代理人手上,導致亂象叢生,爭拗不斷。

最典型的例子是,佔領之亂已結束逾兩年半,除了少數搞手被落案檢控,包括最大金主黎智英在內的數十名罪魁禍首依然逍遙法外,當局有法不依,姑息養奸,成為所有亂象的根源。日前黎智英粗言辱罵並涉嫌刑事恐嚇正常採訪的記者,公然踐踏新聞自由及基本人權,正是洋奴漢奸氣燄囂張的例證。若非當局包庇縱容,他恐怕早就進去洗廁所了,還能如此猖獗嗎?

事實上,鄧小平早就料到香港回歸後不可能平靜。他曾說,切不要以為沒有破壞力量,這種破壞力量可能來自這個方面,也可能來自那個方面,如果發生動亂,中央政府就要加以干預。他還強調,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

鄧小平確有先見之明,他力排眾議,堅持在香港駐軍,不僅僅是為了體現主權,更是為了防患未然。然而遺憾的是,其繼任人並沒有認真領會其治港理念,反而將「五十年不變」錯誤理解為「五十年不管」,對香港放任自流,對種種亂象視而不見,導致矛盾日益惡化,問題積重難返。二十三條立法束之高閣、國民教育半途而廢、政改方案一拍兩散……在反對派步步進逼之下,港府固然寸步難行,中央也陷入被動地位。

儘管中共第五代上台後,中央對港政策有所改變,不再一味和稀泥,也不再輕易妥協,對原則問題寸步不讓,但始終無法清除病根,扭轉困局。可以見到,去年人大主動釋法後,港獨氣燄一度稍為收斂,惟最近死灰復燃,港獨組織不但公然勾結台獨,更準備在七一前夕舉行集會,擺明車馬挑戰國家主權,是可忍孰不可忍!

何去何從 考驗中央

「江山滿眼今非昨,紛紛木葉風中落。」宋代秦觀這兩句詞正是今日港人的心情寫照。香港先天條件優越,家底豐厚,本來不應如此不堪,奈何港府管治無能,中央政策失誤,加上時運不濟,以致回歸後紛紛擾擾,日益沉淪。今年適逢回歸二十周年,也是港府換屆之年,香港再次走到十字路口,到底何去何從,港人固然應該好好反思,中央也應該認真檢討,如果任由香港繼續亂不去,不僅一國兩制毫無意義,也無以告慰鄧公在天之靈。